磊落英才石延年
石延年 (公元994~1041年),字曼卿,一字安仁,祖籍幽州 (今北京地区一带)。契丹占领幽燕,其祖石志成率族人南下归宋,定居于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
石曼卿为人,“跌宕任气节”,他鄙视凡俗事物,傲然居世,因而虽才高学丰,仍累举进士不中,宋真宗录用三举进士不第者,授为三班奉直,曼卿以耻不就。张知白一向认为曼卿是奇才,就以奉养老母的理由劝其任职,曼卿才不得已而上任,并作一绝句来自我解嘲: “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
入朝后,石曼卿曾任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又出任金乡(今属山东)知县,以治理有方而知名。后被荐升为乾宁军 (今河北青县)通判,调任永静军(今河北东光县)。因其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才干,不久升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他上书章献太后,请求她还政于仁宗皇帝。章献太后去世后,当初反对她临朝的人都得以升职。范讽身居显位,曾打算以此引荐曼卿,被曼卿坚决制止。但后来范讽遭贬,曼卿却因与范讽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谪为海州 (今江苏灌云)通判。在海州,他不以被谪而意志消沉,依旧努力造福一方百姓,他曾命人捡拾许多桃核,种植山上,“人不到处,以弹弓种之”。这样,没过几年,海州城就“桃花遍山谷” 了。后来,曼卿奉诏回京,升任秘阁校理、太子中允,不久,还未等他尽情施展自已的才能,便患病离开了人世。
石曼卿虽英年早逝,但他所拥有的卓越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能,在当时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刚入朝时,他担任的是些虚职,这使得他情绪低落,常借酒消愁,且其酒量之大,曾与一志士名叫刘潜的在酒楼中对饮,“至夕殊无酒色”。在他遭贬海州通判的日子里,与客剧饮,又创出 “囚饮”、“鬼饮”、“鳖饮” 等饮酒的名堂,单由这些名称中,我们就能了解到他当时郁闷压抑的心情,一个有志之士是绝不甘心于无所作为的。而一旦他得以施展身手的机会,就会淋漓尽致地把才能发挥出来。
石曼卿磊落英才,具有安邦定国的雄才伟略,身居太平盛世的人们,往往沉浸于安逸的生活中而缺乏忧患意识。宋真宗景德年间,契丹、西夏纷纷臣服,兵革平息,随致武备松弛,人们思想也松懈下来,而此时惟有他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他在宋仁宗明道元年 (公元1032年) 上书中提出: “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选将练兵为二边 (指西夏与契丹) 之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建议未受到朝廷重视。直至康定元年 (公元1040年) 西夏元昊谋反,仁宗才想到了石曼卿的建议,于是召见他,进而采纳其议。河西用兵,他受命出使河东,“籍乡兵,凡得数十万”,以应边境之急。当时有边将随即就想发兵攻打,他认为“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既然来不及操练兵士,就应从中选出 “敢行者”充任先锋,那么人人都能成为胜敌之兵了。由此可见曼卿深知用兵之道。在办理军务期间,同行的吴安道昼访夕思,所至郡县,考图籍,见守令,做了许多考察工作,仍惟恐负了朝廷的厚望,而曼卿吟诗饮酒,仿佛并不在意,而询问之时,他竟对将兵之勇怯、刍粮之多寡、山川之险易、道路之通塞等状况了如指掌,使安道惊叹而佩服不已,以为 “天下奇才”。
石曼卿之所以闻名一时,还得力于其文学才华。史载他“于诗最工”,亦说明其诗歌创作颇有成绩而为世人称道。他的诗风飘逸豪放、跌宕奇峭。北宋前期,“民风豫泰,操笔之士,率以藻丽取胜”,而曼卿却能力矫时弊,独拔流俗,苏舜钦在《石曼卿诗集序》 中说其诗作: “震奇发秀,托风物象之表; 警时鼓众,气横意举,洒落章句之外。”形成了以奇峭跌宕为主格调的风格。他擅长排律,又长于叙事。“天寒河影淡,山冻瀑声微”,“闭户断蛛网,折花移鸟声”,“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等均为其五言小诗中之佳句。曼卿以诗歌豪于一时,是在天圣、宝元年间。他曾于平阳会中代作寄尹师鲁一篇,词意深美,曰: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山河换桃李。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眉背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此诗写得自然流利,韵味隽永,为曼卿最为得意之作,后经其故人关泳增演其词,并 “隐度入迷仙引声韵”,使得天下人争相传唱。文人石介所作《三豪诗》 中说: “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师雄豪于歌也。” 曼卿能独占 “诗豪” 之名,可知其诗歌创作影响之大。
石曼卿还善于书法,其“笔画遒健,体兼颜柳”。往往是诗成翰随,即为墨宝。曼卿一日独行京师,被一豪士请至府中,“求曼卿书字”,曼卿就将自己的《筹笔驿》等诗书写于他,豪士异常珍爱,“赠金帛可值数十百千”,范仲淹也这样评价: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石曼卿在北宋的政坛、文坛上均取得一定建树,他与范仲淹、苏舜臣、欧阳修等人交往甚密,他谢世后,其挚友欧阳修撰写了吊诗、祭文、墓表等表达自已痛惜哀悼之情。欧阳修评价石曼卿的作品时说: “君诗犹壮夫,信哉天下奇。”这一评价,就充分说明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