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运河有功的宋礼
宋礼 (公元1361~1424年) 字大本,明河南永宁县 (今河南洛宁) 马村保人。洪武年间,以明经举荐至京师,补国子监监生。因其学业优异,才能出众,遂被选拔录用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赴任后以除奸剔弊为己任,治绩显著,后改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同于山西。未几,调入京师任户部主事,负责本署的总务,再升户部员外郎 (掌管)。成祖即位,永乐二年 (公元1404年),由礼部侍郎 (礼部行政副长官) 升为工部尚书 (工部行政长官)。在此期间,正值运河、卫河治理及北京的营建。他是这些重大建筑项目的组织者。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
会通河是运河北段的主要干线。自洪武二十四年 (公元1381年) 黄河在河南原武决口后,会通河淤塞长达150余里,无法通航。成祖即位,决定营建北京,其物资运输靠海、河兼运。而海运风险很大,经常出现船没人亡的情形。河运到达河南阳武之后,需要调用山西、河南民夫陆路转运170余里,再入卫河。不仅山西、河南百姓深受其害,同时也使京师的物资供应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了保证京师的物资供应,明政府决定修浚会通河。永乐九年二月命工部尚书宋礼负责其事。宋礼通过周密的调查,采纳了山东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对运河进行了重点治理。
其一,修治会通河。他针对南旺一段水浅不能运行的问题,一方面决定拓宽河道,加深3尺,同时封闭原来堽城坝上的斗门,切断汶水入洸的通路; 另在东平州地势较高的戴村修筑横亘5里的拦水坝,开挖河道90里,使汶水沿新开河道通过南旺,实行南北分流,向北分水占6/10,流经150公里到临清; 向南分水量4/10,流经200公里到徐州。为了克服由于季节性水流量升降过大对运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宋礼又选择在南旺的南北方向上分别建造水闸,共计38处,水少时闭闸以蓄水,水多时开闸放水以利行舟。从而使得从南旺到徐州间七十二浅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一工程,从二月开工,到八月完工,历时半年。
其二,节制汶水和泗水的水量。汶水和泗水,是会通河的水源。这两条河,受季节变化影响很大,春冬水流很小,夏秋则水流量甚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节制,则严重地影响到运河的正常运行。为此,宋礼决定将今天的南四湖的低洼地收归国有,专门用来蓄水保运。在两河沿岸修筑四个大的水库,用人工调节水量。夏秋水大时,半岛湖水储入湖中,春冬水小时,开闸放湖水入运河。
其三,治理封丘至鱼台地段的黄河故道。当时,黄河主道是由开封北向东南,经陈州、太和,于寿州正阳镇流入淮河。有一支主要支流,经由东平入海。会通河穿这条支流而过。河水大时,就倒灌运河,淤塞河道。对于运河的运输是一个严重威胁。宋礼调集10万民夫,以保漕运为主,疏通了河南封丘至山东鱼台间的黄河故道,使黄河水安稳地流入运河中段,既减少了黄河的水患,又保证了运河的顺利通行。
其四,治理卫河。永乐十年,宋礼建议自魏家湾开挖支河两条,泄河水入土河,再从德州西北开一条支河,泄水入旧黄河,经由海丰大沽河入海。
经过宋礼这次全面治理,从徐州到临清近900里的河道上,船只往来如穿梭,运河的运载能力提高到400万石,有力的保证了京师的物资供应。
营建北京是为迁都所作的必要准备。永乐四年闰七月,明成祖正式宣布 “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并且派遣大臣到各地去督促采伐木材和烧造砖瓦。然而,由于对安南用兵、修建长陵,以及对蒙古的用兵,使得国家无法集中力量来从事北京的营建,致使营建工作进展迟缓。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明政府决定加快北京营建的进度,启动西宫兴建工程,从而揭开了大规模建造北京的序幕。从永乐十五年六月起,建造紫禁城和城中宫殿工程启动。这是牵动全国的 一项大工程。明政府调集了数十万能工巧匠,上百万民工,还令在京的驻军参与其事。担任工部尚书的宋礼亲自到四川,带领官民,深入溪谷险峻之地,采集木材,并且组织调运,由是“出三峡,道江汉,涉淮泗,以输于北者,先后相属也”。宋礼在此6年,任满,回京,曾奉命至江西处理刑狱案件。后因修建北京工程的需要,再次受命到四川负责督运木材。几次的往返奔波,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卒于采木任上。
宋礼为官克己奉公,身为工部尚书,主管运河疏浚及北京的营建,这是当时投资巨大的工程,经由他手的钱财物是难以数计的。但他从不收受贿赂,侵拿夺占一钱一物,在他死的时候,家中竟然没有什么积存,甚至连丧葬都难以办理。
宋礼是明代有作为的名臣。他在疏通南北大运河及营建北京这两大工程中,全力运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明代状元曾綮在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说: “公以才识超诣,遇知有时,历官中外,显名终始,其英声伟绩,震于今垂于后者,又可以泯乎!” 山东汶上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他建造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