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可避秦

何处可避秦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据说是个败家子,喜欢慷慨济贫,家产败光后只好出外谋生,落得个“乡里传为子弟戒”的下场。不过贫困、迁居对他来说未尝不是好事,见闻广了,遭到的白眼多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自然会有更痛切的体会,所以他的《儒林外史》画人述事入木三分,笔锋之犀利可称一绝,这造就了此书中国讽刺小说开山之祖的地位。但吴氏显然并非只是骂一骂世间的庸人小人,出一口恶气。《儒林外史》开篇讲的就是王冕的故事,作者写他不恋富贵、不求闻达,无疑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而后文中出现的杜少卿这一形象,更是作者的自况。

杜少卿轻视功名富贵、慷慨好施,是儒林中极具光采的一人。作者花了极大笔墨写他和他的朋友们“真儒”的品格,并煞费苦心地选取泰伯祠大祭的情节作为他们追求以礼法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这可以说是杜少卿们的理想,也是作者的理想。大祭之后,更通过郭孝子寻父的故事和萧云仙实行兵农、兴修水利的作为将理想具体化。这是作者的希望所在,所以他不惜离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靠想象去描写自己根本不熟悉的诸如孝子深山遇虎,青枫城、野羊城两军对阵等情节,但结果如何呢?萧云仙失意,泰伯祠也已一片尘封、满目荒凉。世上本无避秦之地,作者更无法凭空捏造出一片桃源净土,所以只能让理想在现实中碰壁,而儒林也在作者的叹惜声中更加不堪。

何处可避秦?作者憧憬过,也追求过,但终于以伤感、消沉作结,这已是一憾。三十八回之后,在描绘这种追求时,由于内容的不真实艺术上也成败笔,这更是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