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收的失误

教师创收的失误

在商品经济的狂飙中,教师创收已成最为严重的教育危机之一。

1988年5月24日,一份紧急报告掷地有声地落在浙江省教育工会主席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湖州市15名教师不辞而别、弃教从商;40多位教师提交了辞职报告,这些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然而,这份报告已不能搅起工会主席的巨大惊恐了,这个省的温州市,仅1988年上半年就有50多位教师离队别图他业……。

类似的消息,令人震惊接连传出。

福建省宁德地区9个县,到1988年5月中旬,已有835名中小学教师离职离校另找出路,致使147所小学停课,2874名学生失学。

广东省1988年以来,已有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弃教经商或另谋职业,离职的多数是骨干或英语等短缺教师。许多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被迫停课,学生、家长怨声载道……。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在职的教师,经商的吵闹声更是严重地搅乱了素来宁静的校园。

贵阳市的很多中小学里,一到下课时间,校园里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米粉、凉面、雪糕、面包、蒸红薯、盐茶鸡蛋、卤豆腐干……各种小吃琳琅满目。而摊主几乎是青一色的教职员工。

四川安县秀水镇街头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群群小学生吃力地抬着一箱箱汽水,大汗淋漓,边走边用嘶哑的声音呦喝:“买汽水啦,全镇最便宜的汽水!”这种景象在这座小镇随处可见。当然,学生也有不参加叫卖的,但须交5元勤工俭学费。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学带能卖钱的酒瓶子、花草等东西,不然就要罚作业。

兰州市的一些小学,老师规定学生放学后每人拿5瓶汽水去卖,谁先卖完谁先回家,有的同学卖不完只好拿回家找父母要钱。有的老师为了推销汽水,号召学生早晚各喝一瓶,孩子只好硬着头皮喝。有个学校从外面搞来了一批过时的服装,硬动员学生每人买一件。还有的老师把一些学生并不需要的书刊推销给学生,美其名曰“课外必读“。

安徽滁州市某实验小学的几个教师,课间炸油饼卖给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赚10多元。另有一所小学的个别教师,居然在课堂上向学生推销果丹皮。课堂上,喊的、叫的、交钱的、点货的,热闹非凡……。

各地的学生家长纷纷惊呼:“这哪里像学校”?“救救孩子”!

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世界各国的近代化过程中,都是把教育作为国家的立国之基,教师都是社会上最稳定的国家公务员。盲目地使教育纳入“市场”,引进社会的商品竞争机制。只能是教育的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