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警惕,失“天险”陷被动

放松警惕,失“天险”陷被动

亚历山大灭了波斯帝国后,侵略野心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为了夺得更大的霸权,他又兴师北上,向中亚细亚进军。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途经帕提亚(安息),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大厦)。公元前327年(又说是前326年),亚历山大率领军离开亚细亚,侵入印度。当时印度西北部尚未统一,一些小王国彼此间争战不休。亚历山大利用其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很快就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的侵略威胁到了印度河支河的海达斯帕斯河流域普鲁王国的安全,于是普鲁王国国王立即率兵抵抗亚历山大的入侵,与亚历山大在海达斯帕斯河会战。普鲁王国军队在海达斯帕斯河严密设防,以阻止亚历山大过河。时值大雨季节,河水暴涨,河宽水深。虽然如此,普鲁王国军队仍不松懈,严阵以待,使亚历山大不得不暂时放弃渡河会战。但是,亚历山大并不是要放弃会战,而是另有他图。亚历山大认为面对据险而守的强大印度军队,自己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于是,亚历山大把自己的部队分成几个独立的单位,沿海向不同方向移动,他自己则带领一部分人马在河岸来回活动,试图以此来破坏印度军队的物资供应,侦察好渡河的理想地点,又可以诱使印度军队到处设防,分散兵力。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又在审慎地选择渡河时机。亚历山大从他的经验中知道,如果白天渡河,印度军队的战象就会把他的战马吓惊,很可能当他的战马登上皮筏时,见到战象就会受惊跳到河里去。于是,亚历山大决定夜间偷渡。为了使偷渡成功,亚历山大带领部分骑兵在夜间高喊冲锋口号,沿着河岸来回奔跑,并使用各种方法制造大军马上要渡河的假象。印度军队见到这般情景,也随着对岸传来的冲锋声平行奔跑。久而久之,印度军队疲惫不堪,便放松了警惕。亚历山大见印度军队已中计,便把部队带到事先侦察好的渡河地点,在沿河各处布置了岗哨,各岗哨间隔保持在可以相互看得见的距离上,不论从那一点传命令都能听到。一切部署就绪后,亚历山大又指挥部队在晚上到处点起篝火,喧闹不止,连续几个夜晚。印度军队不知是计,未加防范。一天夜晚,大雨倾盆,亚历山大借雨夜率5000骑兵率先强渡,全军登岸后,虽被发觉,但因其只有少数军队仓促应战,已无法阻止亚历山大的冲击,亚历山大抢渡成功。印度军队据守的“天险”失去了作用,只得仓促地全面应战,开战就不利。

印度军队(普鲁王国的军队)利用海达斯帕斯河这个“天险”设防,从战术上讲是充分地利用了地利,对扼止亚历山大的进攻起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普鲁王国的军队在亚历山大的疲劳战术的调动下,逐渐放松了警惕,在亚历山大制造的各种假象面前没有防备,而轻率认为有海达斯帕斯河这个“天险”,再加上正赶上雨季,亚历山大的军队不会渡河,因此只留一小部分部队监视亚历山大军队的动向,而这一小部分监视部队也放松了警惕,待亚历山大渡过河后才发现,可为时已晚,仓促应战如何能抵挡得当亚历山大的攻击。实际上,如果普鲁王国的军队认真设防,不一味地依赖“天险”,亚历山大再耍什么花招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且亚历山大在渡河时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亚历山大在渡河时由于地形不熟,再加上暴雨之夜,在登陆时一下误登到了一个岛屿上,而平时该岛与对岸只隔浅浅的一道水,但暴雨已把它变成了一道湍流。此时最浅的地方其水深已及人肩,快淹到马头了。亚历山大经试探不得已涉水过河。倘若此时普鲁王国的军队如果提高警惕的话,趁亚历山大半渡而击之,亚历山大必然陷入灭顶之灾。然而,当亚历山大的军队渡过了湍流上岸后才被发现,普鲁王国的军队失去了一次良好的战机,多日所依据的“天险”,可使用的“地利”一下子消失了,从而打击了自己的士气,为失败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