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对方己遭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亚、非、拉各国普遍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高潮。法属印度支那的越南人民在越共的领导下,积极展开了驱逐法国殖民军的斗争。
1953年11月20日开始,经驻越南法国殖民军总司令纳瓦尔的策划,将数以千计空降兵空投到河内以西约100英里的奠边府,企图加强该据点的地位,切断外界与河内的联系,继续维护法国在越南乃至整个印度支那的殖民主义统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兵遣将后,尊边府的法军兵力总共有1.6万余人,以及坦克、火炮和后勤物资。法军这一行动的目的,是在奠边府地区以守为攻,引诱对手越盟的军队在这里打一场正规的阵地战,消灭武元甲指挥的越盟军主力。
11月下旬,法军初战告捷,仅以11人阵亡、52人受伤的微小代价,就在奠边府的一个支援地站稳了脚跟。这使法军激动不已,认为此战法军必胜无疑。然而,出乎法军意料之外,越盟军并未动用主力部队。之后,法越双方各自进行准备。越方集结了近5万军队将参加第一线作战,此外还有2.3万名预备队。法军总兵力约1.6万余人。法军以奠边府为中心,方圆数十英里修筑了互相串联的据点,拉了数道铁丝网,地下还修建掩体系统,以及加修了炮兵阵地和飞机场。在法军自己看来,奠边府将成为钉在越南北部的一颗钉子,坚不可摧。
从1954年1月至2月,奠边府的法军小股部队的主动出击活动均告失败,死伤1000多人,其主动出击被迫停止。从3月13日下午5时起,越军对奠边府法军要塞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集中炮击,揭开了奠边府战役决战的序幕。至3月16日,开战仅3天,法军伤亡严重,前来支援的法军飞机也难以对据点予以有效的援助。3月17日,法军内部开始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越军对法军据点的包围圈缩小了。3月22日,法军进行一次反击,作用不大。至3月底,法军对奠边府据点的各种援助均告失败,越军包围圈进一步缩小了。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在驻越法军总司令部命令下,被围困的法军准备突围,企图摆脱被围困至死的境地。但就在法军企图突围之前,4月29日,越军对据点的总攻打响了。至5月8日,奠边府被越军攻克,在持续56天的奠边府战役中,法军阵亡2000余人,负伤6000余人,被俘8000余人,有近50架飞机被击毁。这次战役的结果,迫使法国政府在承认越南北方独立和结束在印度支那殖民主义统治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因此这次战役的意义是深远的。
综观这次战役,拥有精良装备并能得到空中支援的法军失败了,其原因除了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军内士气上(大部兵力为法外籍军团)等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前,法军统帅部过低估计了越盟军的实力,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敌人缺乏飞机支持和重型火炮的威力,惯于游击战,而生于阵地战。尤其没有估计到在如此险峻地理环境中,越军会连续不断地获得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支援,而法国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