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家马拉遇刺
让·保尔·马拉(Jean Paul Marat,1743—1793)生于瑞士纳沙特尔州布德里城的一个新教徒家庭,1759—1765年,侨居法国,接受百科全书派的影响。1765—1775年,侨居英国,在爱丁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医学家和物理学家;1774年发表《奴表制锁链》,抨击君主制,提出了武装起义和革命专政的理论。他主张杜绝一切公职人员进入议会,人民有权随时召回滥用职权的代表。1776年,他移居巴黎,加入法国革命组织共济社。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创办《巴黎记者报》,后改为《人民之友》报,因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而被誉为“人民之友”。他发表文章,揭露宫廷的反革命阴谋和执政的君主立宪派的背叛行为,遭到逮捕,《人民之友》报被迫停刊。他曾两次流亡伦敦,1790年,参加科尔得利俱乐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他参与发动1792年8月10日起义。共和国建立后,他把《人民之友》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同时,他被选入巴黎公社会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国民公会巴黎代表,坚持反对吉伦特派的妥协政策,主张处死路易十六,实行革命专政。他参与领导1793年5月31日—6月2日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了雅各宾派的专政。同年7月13日,马拉在家中被吉伦特派分子夏洛特·利黛杀害。
马拉虽死,但他却为人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他忠于革命,不怕牺牲。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先后七次被王党、君主立宪派(即斐扬派)、保守共和派(即吉伦特派)通辑或审讯,他却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不断发动起义,处死法国国王、建立共和国、乃至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权——雅客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顶峰,他并为它献出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塑像,以他的名字命名地名。1794年,国民公会颁布法令,将他的遗体葬入先贤祠。马拉虽死,他的业绩却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