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追求升学率

片面追求升学率

近些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普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顽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联名呼吁,教育行政部门也三令五申下发指示和文件,然而这个问题不仅屡禁不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生的书包重量在急剧上升,体质却在日渐下降。三年级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就达五斤左右,难怪有的学生书包带一学期内被压折三次。为了分数,为了升学,学生在书山题海里真可谓是“昼夜兼程”。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可概括为:

第一、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而轻视德、体、美及劳动教育。不少地方和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尤其是几门考试科目的教学,而随意改变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随意增加升学考试科目的课时,把一切教学安排服从升学应试的需要。有的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和劳动课。

第二、把升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目的,甚至作为唯一目的,轻视职业教育。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办学目的不端正,把基础教育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很少考虑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使基础教育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只重视重点校、重点班、毕业班和“尖子生”,而放弃了全体学生。这种做法是:为了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把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全部安排在重点学校、重点班或毕业班,使这些“重点保护对象”的师资实力雄厚、阵容整齐,而非重点的学校、班级则安排一些老弱病残者。有的学校竟公开允许毕业班可以不参加校内外社会政治活动、不参加劳动、不参加文体活动等。有些学校还实行了两种待遇,两种奖励的制度,如:批准重点班、毕业班教师旅游等,结果大大挫伤了其它班级教师的积极性。至于“尖子生”,均属升学有望范围,更理当得到特别的照顾和优待。许多学校对这些“宠儿”采取了单独上课、单独辅导,实行“单兵训练”、“吃小灶”。这些做法无疑违反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基础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上种种偏向,势必造成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最终必将妨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第四、为了达到提高和保证升学率的目的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如某县教育局1985年到1986年在高中插办了二十个复读生班,1987年又增办了九个。1985年省上派人检查时,教育局通知复读生停课5天,疏散回家以逃避检查。为了减少“分母”,提高升学率,他们还提前半年或一年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令其离校,流失社会。

第五、只抓学生考试,不顾学生身心。许多学校为了应付考试,课上满堂灌,自习随便占,辅导补课连轴转,上厕所也要挤时间。学校里、课堂外,老师们大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难怪不少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难怪众多的学生喊出“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呼唤!如此的学习不仅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更严重的是扼杀了年轻一代的智慧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总体看,如此恶性循环,必将大大降低中华民族的人才素质,危及国家的命运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