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诛
清朝重臣年羹尧,在康熙年间从进士出身一直升迁到内阁学士,川、陕总督,并得到过圣祖的弓矢等赏赐。接着又在雍正朝上,由三等公晋爵为二等公、一等公,成为威镇西北的大将军,总揽了西北的军事大权。然而,就在他不可一世的时候,先是侵吞军饷、接受贿赂;继而结党营私、目无朝纲;最后在群臣弹劾之下,被雍正割家,自裁而死。
想当初,清世宗一直把他视为社稷重臣,凡军国大事,无不与他磋商,而且许多大政方针都是君臣二人秘密决定的。按常情,他就应恪守本职。可他觉得皇帝信任他,于是就有恃无恐了,以致骄纵之心恶性扩张,竟敢卖官收贿,多者达二万两白银。据统计,仅题补官员一项,就接受“谢仪四十余万两”(《清世宗实录》)。在雍正帝是意欲有为,整顿吏治的关键时刻,看着自己一向信任的重臣也敢贪赃枉法,权衡之余,拿他开个杀戒当然更有说服力。这是注定他身败名裂的重要内在原因。另外,随着他官位与权势的一升再升,也确实不把皇帝老子放在眼里。他不守臣道,妄自尊大,擅自以“令”“谕”给同级的将军、督抚行文。他给属员之物,也用起“赐”这个字眼了!更有甚者,他在世宗面前竟然“箕坐无人臣礼”(《啸亭杂录》)。这些僭越行为难道是封建帝王能容忍的吗?恰巧,雍正三年二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年羹尧在贺表内将“朝乾夕惕”误写,遂被世宗抓住不放,得出“年羹尧自持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的结论。同时,他处处排斥异己,无异于处处为自己树立敌对面。可以说,与他结怨的朝野官员大有人在。据《啸亭杂录》载:他府第扁额上的“邦家之光”四字,就被人们讥为“败家之先”。及至雍正帝放出了年羹尧失笼的信号以后,山西、川陕、河南、直隶等地的文武官员自然就纷纷参奏他的罪状,不说“墙倒众人推”吧,也无形中更加坚定了雍正帝除掉他的决心。为官不贪,为政无私,终生廉洁奉公,这并非易事。然而做不到这一点,为官为政必不会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