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司的骗局

南洋公司的骗局

约翰·劳从法王那里取得特权,设立了西印度公司,所发股票不胫而走,价格飞涨。在巴黎被西印度公司股票迷得如醉如狂的时候,英皇也想效仿吸收一笔还债资金,发起成立了“南洋公司”。(又译南海公司)那时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雅片暴利,早使英国人听了“南洋”这个名字就着魔。狄福的《罗宾逊漂流记》中所描绘的南洋,更使“南洋”这个名词,迎合着英国人的浪漫气质。有了这样好的公司名称,公司当局还不满足,为了钩起公众的胃口,除了虚构在南洋有什么什么特权之外,还不惜重金招价,跟英格兰银行玩上一套双簧。英格兰银行出三百万镑代价,请求南美洲的贩奴权,南洋公司都加标来争夺这个特权。你争我夺之后,南洋公司加到七百五十万镑取得了胜利。且不说他夺得特权究竟有多少好处,他暗中的目的已经达到,那就是他借此以抬高身价,引诱人们相信,买他的股票、债券,包可发财。

这时,伦敦交易巷里挤满了争购南洋公司股票的人群。交易巷的背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公司当权者连同政府大臣,都照面价各购进公司不断发行的股票、债券,而上市后,又以面值几十倍以上的价格转卖给大众。他们赚的钱越多,公司增发的股票、债券就越多,进而他们赚的钱就更多。

骗局如此之盛,危机也越积越深。南洋公司当局们,在1720年初,一面继续发行面值一百镑的债票,一面请求政府不许别家模仿。他的债票,便大大暴涨。同年五月市价350镑,七月十一日竟涨到2000镑,公司提出这种请求,不过是故抬债票身价的老手腕。类似南洋公司的这类公司一时兴盛起来。

大臣权贵们自己赚饱了钱,确也觉得有必要整顿一下,不少虚设的公司被查禁了。骗局一戮穿,大家争着把自己手里的证券抛出去,市价就象瀑布般地倾泻,弄假成真,累及得南洋公司的证券也站不住脚,这时若能出面维持,或许尚有挽回的余地,无奈赚钱的是公司当局和大臣权贵们,并非公司本身。公司当局明知公司空虚,这谁都不管,于是债券市价涨到2000镑以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崩溃,第五天已跌到210镑。此后,虽由华尔夫受命整理,想尽办法,才使市场跌到135镑站住脚。南洋公司在此后的半死半活中拖了一百多年,才悄悄死去。

公司热,股票热,早已有之,尤其是它的初创阶段,虽然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但对于两百多年以后才重新启动股市的我们,究竟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是值得深思的。既然我们打算利用这个人类文明的成果,服务于四化大业,就要认真研究,兴其利,除其弊,引导中国的股份制避开西方走过的弯路,从一开始就要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