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杨悲剧警策人心

汤杨悲剧警策人心

清朝初年,围绕一部新历法“时宪历”的颁行酿成一场论争,两起悲剧。原来,明代历法一直沿用元代制定的大统历和回回历,年代已久,误差很大。明末编成了《崇祯历书》但未能颁行。清初,德国人汤若望把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成功地预报了日月蚀,皇帝下令颁行,命名为“时宪历”,同时委任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掌管钦天监印信,选荐监员。汤若望修复了损坏的浑天星球仪、地平日晷等天文仪器,加强了天文观测,传播了西方天文学知识,培养了一 些天文观测人员。但是清庭内的杨光先是宋儒理学派,他认为天主教义与儒学不合,对天主教传教活动也很不满。与此同时,他又不辨良莠,极力反对传教士引进的西方科学知识。他写了《选择议》等奏文,弹劾汤若望私传邪教,阴谋不轨。他不懂历法,却攻击时宪历和西方天文科学,痛哭流涕地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顺治死后,康熙年幼,大权掌握在权臣鳌拜手中。鳌拜与传教士有矛盾,于是判处汤若望等人死刑,将汤逮捕下狱(后被赦免),而处决了钦天监官员李祖白等5人。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废新历不用。康熙亲政后,命人观测天象检验历法,结果证明时宪历确实好,又下令采用时宪历。杨光先因而获罪,本要重刑,因年老赦免,去职还乡,他又恼又羞,暴死在回乡途中。历狱冤案平反。西法得到恢复,再查询汤若望,此时也已病死。

汤杨二人以他们两败俱伤的悲剧警策人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实行开放政策,与世界不断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互补,有无相通,引进、学习、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理论成果,才能消除自身弊端,吸取外界营养,注入新鲜活力,自立世界之林。在世界之门洞开的时代,闭关锁国的道路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