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骄嫉致败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瑯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因为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在一生的仕途中,曾因骄傲轻慢而招致挫折,甚至抱恨终生。
有一个叫王述的人,历来被王羲之所瞧不起,王羲之说这个王述轻狂无礼。比如,王述擢升尚书令的时候,有人劝他:“这个官职,你应谦让给杜许。”王述却反问:“我称职吗?”对方回答:“怎么不称职?但是,谦让是美德,礼不可缺。”王述愤慨地说:“既然称职,何必谦让!”王述到了晚年,威信更为提高,这使王羲之越感到不平。王述任会稽(郡名,今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东部南部皆属其治)郡守,而王羲之恰巧在这里任郡中尉。王述的老人病故,请假办理丧事,灵堂设在山阴(今属浙江省绍兴县)。王羲之多次声言去吊丧,却连日不去。后来,不经通报突然出现,孝子们纷纷跪地哭丧,王羲之却又不到灵前吊丧,而是扭头出门。王述受到侮辱,两人的嫌隙更甚。守孝期满,王述被提升扬州任刺史,王羲之立即派一名官员到朝廷,要求把会稽从扬州的管辖范围内划归越州,从而脱离王述的领导,朝廷内外,对此大加讥笑。王述到任之后,密令手下搜集王羲之在郡中种种不法行为,整理成文,交到自己手里。准备对王羲之予以处理。王羲之又羞又愤,称病辞职而去。回到家里,他来到祖坟上,对祖先明誓,表示永远不再作官。朝廷认为他誓志不谕,从此再也没征召他。晚年的王羲之,就这么悲愤苦闷,直至病终。
王羲之何以先荣后辱、郁愤而死呢?“骄嫉”二字,实乃祸根。骄傲必轻慢,轻慢必失礼,失礼必辱人,辱人必自辱。嫉妒别人的才华、威望和权势,难免非分越职以泄私愤,其实,这恰恰是别人为自己攻讦提供了凭据和口实。既骄且嫉,不败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