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曾是“丑小鸭”
只要提起芭蕾舞,人们便会想到芭蕾舞剧《天鹅湖》。那天鹅姑娘身着洁白的紧身衣和腰间辐射状的多层薄沙短裙,头上装饰着羽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编创者把“天鹅”与“少女”两种因素统一在人物身上,优雅、别致、轻盈,……几乎一切与“芭蕾舞”这个名词融为一体的因素,它都具备了。例如其中有两个最富典型性的动作,一个是动态的:在湖边,天鹅姑娘们踩着脚尖碎步,双臂轻柔地起伏,充满着诗一般的情韵,显示出向往自由幸福的心情。另一个是静态的:“天鹅”们迷幻似地亲吻着湛蓝的湖水,伸展双臂,头脸慢慢地顺着手臂来回摩擦,恰似天鹅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显示出一种温柔的美和哀伤的情调。
但是,天鹅姑娘的形象并非从来就是这样。1877年最初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时,她们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头上顶着红冠;肩上安装着一根木棍,用来固定两只翅膀。据记载,那时演员身上还缠满了装成羽毛的白绢,羽毛和翅膀用去了整匹白绢。为了更象天鹅,连腿脚也被捆绑得严严实实。可以说,设计者为了使天鹅的形象尽可能接近真实,实在费尽了功夫。
然而与设计者的愿望恰好相反,这样的天鹅不但没有给观众真实的感觉,反而适得其反。那缠在头上的红绸,使人联想到印度男子的红头巾,臃肿的身躯和不灵便的动作,与轻盈飘逸的音乐形象格格不入,并且给哀怨的剧情平添了喜剧色彩。观众看到的是象木偶一样被迫挥动着的翅膀,双臂又不能自如地动作,难以跳跃,无不讥讽地说:“啊,这群天鹅真是硕大无比,吃得太多,行走不便!”“那笨拙的翅膀犹如十字架!”如此不高明的服装设计,再加上编导上的许多缺陷,这部舞剧最初的演出不幸以失败而告终了。这使得正在苦心探索新型舞剧音乐的柴可夫斯基非常伤心,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写作舞剧音乐的才能,甚至谦逊地把公论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甚至后来在接到为舞剧《睡美人》作曲的要求时,柴可夫斯基还曾动摇过:“我有没有能力应承?”《天鹅湖》失败的责任到底在谁?在当时不明不白。
直到1893年柴可夫斯基逝世周年纪念的时候,被誉为“古典芭蕾舞剧之父”的马里乌斯·彼季帕和他天才的助手列夫·伊凡诺夫才了结了这桩公案。才出现了本文开头写到的那样一幕。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誉满全球的《天鹅湖》曾是不被人赏识,且遭到讥讽的“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