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蔷薇?——日本新感觉派的没落

眼睛=蔷薇?——日本新感觉派的没落

有这样一个问题,问眼睛与蔷薇的关系,人们会回答:“眼睛看蔷薇”,如果问:“眼睛等于蔷薇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偏有人说眼睛就是蔷薇。如同“甜”,人们用舌头感觉了甜传达于大脑,然后由大脑“写”下来,而有人偏又认为“用舌头写甜”。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有人把这种感觉意识引入文学创作,否定单纯写实,着力于表现光怪陆离的感觉世界。日本新感觉派即是如此。

新感觉派出现于20—40年代,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它的理论依据和创作方法即强调主观感觉意象,用感觉认识表现生活。诸如“象热汤一样冒着水蒸汽的停车场”(宇野浩二《夜行车》)、“绿色的森林,倒映在久久留在马脑门儿的汗水中,不停地摇晃着”(横光利—《苍蝇》)此类的句子充斥作品。他们崇尚欧洲现代派,与传统全然对立,放弃传统的完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致力于运用新奇、含蓄的象征、暗示或夸张、通感等手法,描摹主观意念和直觉印象中的外部世界。他们认为:因为我的存在,即感觉的存在,天地万物才存在。这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所以他们也不得不相信眼睛即蔷薇了。

新感觉派表现的感觉世界:机械文明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关东大地震的天灾人祸,充满了死亡的强大无常和人类的卑弱苦闷的悲剧意识。片冈铁兵的《幽灵》、中河与一的《冰雪舞厅》都表现出对生存本质的困惑。横光利一的代表作《太阳》,写善良柔弱的美女卑弥呼新婚之夜遭国破、夫死、父亡的灾祸后先是受人摆布,后利用美貌使敌人互相残杀,统一三国。作品强化人占有人、侵犯他人的意识和行动,暴露扩张本能,并以为色欲决定生死存亡,种种情节的设置,荒唐悖谬。

新感觉派很快走向没落,被视为不得要领的文坛流行现象,或青年作家技巧的失败尝试,这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评价。但是作为骁将之一的川端康成却摒弃了渲染强调感觉的过分文饰,走向朴素简洁的白描,吸取新感觉的某些艺术技巧,不囿于主观感觉的圈子,从而创出了古典传统文学与欧洲现代派相结合的路子,成就远远高于其他同派作家,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没落的新感觉派中的一个有益的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