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与人道主义

雨果与人道主义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巨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涉及歌、小说、戏剧、文学理论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法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雨果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始终如主旋律一般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是他对黑暗现实发出强烈控诉和深刻批判的思想武器,也是他试图匡正时弊,改造社会的理想原则。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进步作家反抗暴政,深切同情受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理想。同时,也反映出雨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巨大的内在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作品的艺术力量,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人道主义是雨果世界观中评判是非善恶的绝对标准。它凌驾于一切之上,这使雨果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如他的史诗《历代传说》就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善与恶两种力量斗争的结果。同时,这种唯心史观还使雨果在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前显得极端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九三年》中,雨果热情地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性与正义性,也认为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是必要的。可是另一方面,他却坚信“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在小说里,人道主义是正反两方面人物共同的道德准则。匪首朗德纳克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为了从火海中救出三个儿童而落入共和军手中,这使年轻的共和军司令郭文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郭文是个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共和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朗德纳克罪恶累累,可他却“用一件牺牲行为赎回了他种种野蛮行为”。如果“用一种野蛮的手段去回答这种慷慨的行为”,“是共和国多大的一个‘贬值’呵”。最终郭文放走了朗德纳克,义无反顾地走上断头台接受惩罚。共和军特派员、郭文的教师、铁面无的西穆尔登在毫不犹豫地处死郭文的同时,心灵承受不了这极度的痛苦与矛盾而开枪自杀了。雨果在思索人类的历史和命运的同时,力图把一种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解决现实矛盾的灵丹妙药。这不仅有害于对革命进步力量的正面描写,而且在思想上削弱了其现实批判的力量。从艺术手法上说,雨果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有时脱离社会生活的客观制约,不顾人物性格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显得概念化、抽象化。故事情节的发展则生硬、失真、不自然。《悲惨世界》中的沙威本是统治阶级冷酷无情的忠实鹰犬,最后竟然被仁慈、博爱所感动,放走冉阿让而投河自杀;卞福汝这个超凡脱俗、几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主教形象的塑造;《上海劳工》中吉利亚特超人般地独自与大自然搏斗……这些,都缺乏现实主义作家严谨、深入地反映现实的力度和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