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避雷针风波
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75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费城做了有名的“风筝实验”,证明打雷是自然界里的一种放电现象,天上的电和地面上的电无本质区别。他指出,在建筑物上装一根尖的金属杆,杆的末端通过导线和大地连接,建筑物就可免遭雷击。他由此发明了避雷针。
1772年,英国为保护火药仓库避免雷击,政府组织了一个研究对策委员会,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在讨论中,对避雷针的形状展开了争论。有人提出避雷针的顶端应该做成圆球形,有人附合说圆形表示完美无缺。
富兰克林反驳说:“安装避雷针的目的是避雷,只有做成尖头,才易于放电,从而避免雷击……”,他据理力争,最后,他的主张被采纳。
1776年,美国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爆发了独立战争,富兰克林积极为独立运动奔走呼号,英国人憎恶他,连他发明的避雷针也表示了憎恶,真可谓恨屋及乌了。
1780年,英王乔治三世发布命令:“把克攸王宫以及其他地方的尖头避雷针砸掉,统统换上圆球的。”国人对国王这种神经病的做法不解,因为这样做会招来损失,所以迟迟不动。气急败坏的英王为彻底消灭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叫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约翰·普林格尔(1707—1782),让他宣布,圆头避雷针比尖头的更要安全可靠。但是普林格尔没有亵渎科学的尊严,不能违心从命。乔治三世咆哮着把他哄了出来,第二天,他被迫辞职,尖头避雷针仍安装在英国的建筑物上。
科学自有科学的尊严,它并不屈尊于权力,亵渎科学的神圣,得到的只有科学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