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转变
章太炎(1869—1936),早年接受维新思潮的影响,1897年加入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并任《时务报》的撰述,投身于维新改良的洪流。1902年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从此革命之志愈加坚定,曾借纪念明祯崇忌日的名义,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激发民族意识。1903年春回上海,在蔡元培创建的爱国学社任教。向青年学生灌输革命爱国思想。这一时期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基本正确的,因而也是他思想最进步的时期,对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影响也很大。鲁迅曾高度评价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誉之为“后生的楷范”。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回到国内,和孙中山闹分裂,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帮了忙。这一时期他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愈加趋向消极、颓废。对于后期的章太炎,鲁迅也曾指出,他“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用自己所手造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章太炎一生中世界观的大转变带来了他行动上的大转变,从早期作为后生的楷范到后期的保守颓废,判若两人,岂不遗憾?章太炎的变化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牢固,致使他的人生观发生严重扭曲。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