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文学复古”
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章太炎少师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研究经学、小学,后东渡日本,涉猎西学,极为渊博。他是辛亥革命时期“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
“文学复古”是欧洲“文艺复兴”一词的早期中译,主要意义不是复古,而是创新。它在古代文化遗产中努力发掘,扫除中世纪的垃圾,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学与艺术。章太炎所倡导的“文学复古”也正包含了这样一种精神。但是就具体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践来说,“文学复古”又有其不容忽视的缺陷。
首先,章太炎给“文学”下了一个最为宽泛的定义。他将著于竹帛的文字称为“文”,将其法式称为“文学”。文学,不仅包括狭义的文学也包括学说、地理、图画、算学等,大体近于“文化”一词。这其实是抹煞了学说、历史、公牍、典章、狭义文学的各自特殊的范畴。
其二,章太炎经过对历代诗文的权衡比较,认为魏、晋古文及其五言古诗最能适应“文学复古”的需要。以文而论,他认为汉代之文与唐、宋之文都不足为法,只有魏晋之文,最值得楷模。论诗,则对近体诗全盘否定,古诗则断自梁简帝以下,如“唐有陈、张、杜、李之徒”,亦只能稍稍删取,其余全不足观,还是以魏晋为宗法。他在创作上追慕魏晋诗文的格调高古,也确实使其文气势磅礴,清远穆若,深得魏晋遗风,但用词过于奥僻,反而束缚了自己。他协助苏曼殊所译拜伦的诗就明显受魏晋诗风的影响,表现出斧凿痕迹。唯魏晋为是,也妨碍了他所理解的新文学的发展,对正在崛起的新的文学形式、作品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近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的复兴发展缺乏创见。
章太炎坚持魏晋标准,以此评论当时作家也产生偏颇。他对清代文士少有许可,对魏源、龚自珍等大肆抨击。他推崇王闿运(专门提倡摹仿汉魏六朝的人,虽雅,毫无真性情,纯然僵化古董),又常把政治上的对立简单地直接延及学术领域,批评康、梁、潭;对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没有给以支持。另一方面,他虽然学识渊博甚于梁启超等人,但过于自傲,他认为中华文化萃于一身,“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章太火先生家书》)
太炎先生作古已经数十载,中华文化仍源远流长。他的“文学复古”理论的偏颇与错误为后人留下有益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