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变法前后的权力斗争

张居正变法前后的权力斗争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六月,明万历年间名相张居正病死于顺天(今北京)。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万历初年,张居正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挤走首高拱。张居正居首辅之位后,开始他锐意革新的十年新政。他清量土地,实行一条鞭法,选用有识之才,稳固边防。但是,在这十年新政中,其重点在改变文官机构的作用。明代的文官制度,由于受各种环境的牵累,一直是做事缺乏条理、效率低下。张居正力图使其重新振作。然而,张居正的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在他在位期间便遭至文官集团的反对。那时,张居正利用手中的权力还可以压制他的批评者。但是,当他一旦故去,“倒张运动”也就随之而来了。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与张居正私交甚好的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继任首辅。

当时,“倒张运动”已经取得了成功,曾经被张居正贬官、放逐的官员重新得到起用。因此,申时行便成为文官集团进攻的目标,其主要事件便是顺天乡试科场案。万历四年(1576),顺天举行乡试,主考官为国子监祭酒高汝愚。乡试的题目是:“舜亦以命禹”。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张嗣修、张懋修也在这一年得中举人。

首先上书的是御史丁此吕,他指责高汝愚:“汝愚以‘舜亦以命禹’为试题,殆以禅受阿居正。”意即高汝愚宣扬禅让,恭维张居正有神禹疏凿之功。在有德者则君临天下的前提下,这便成为向张居正劝进。而此时,申时行推荐当时已任礼部右侍郎的高汝愚为皇帝的经筵讲官。按明朝成例,高汝愚被任为大学士已是指日之事,来日很有可能被任为首辅。由于科场案发,丁此吕所上奏章到达万历御前。万历皇帝便将此疏示于申时行。申时行说:“此吕以暧昧陷人大辟,恐谗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吏部尚书扬巍也上疏抗争,请罢丁此吕,贬官出京。万历皇帝欲采纳扬巍的建议,将丁此吕贬官出京。而这时,给事中王士性、李植等交相上疏参劾扬巍、申时行。万历皇帝又改变主意。高汝愚被罢官,申时行、杨巍因被参劾,便离职待勘。

王锡爵在这时上书万历皇帝,称赞申时行“泊然处中、重国体、惜人才。”万历皇帝又挽留申时行、许国,丁此吕遭贬出京,高汝愚以“出题谬妄”的罪名,被罢免官职。

在封建社会,权力斗争是及其残酷复杂的。为了击败对方,一则试题都会变成权力斗争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