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柏·论批评》中外哲理诗赏析
求学问最忌讳一知半解,
开怀痛饮吧,否则别品尝帕依尔泉水,
浅尝辄止,使人头晕目眩,
尽情畅饮,才能清醒聪慧,
由于初承缪斯恩赐而异常兴奋,
峥嵘青春,我们试把艺术之峰攀登,
当时我们思想狭隘,
见识短浅,看不到风光无限,
步步深入,景色令人惊叹,
浩瀚科学领域的远景不断涌现!
初登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令人欢欣,
穿山越岭,恰似试步天庭,
终年积雪也似逐渐消融,
跨过最初的山峰云层满以为大功告成
然而更进一步,纵观征途漫漫,
还有许多险阻, 不禁心惊胆寒,
无限美景,令人望倦了两眼,
啊, 阿尔卑斯,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论批评》粗略可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诗人表述了三层命题:追求知识忌讳浅尝辄止;攀登艺术高峰必须步步深入;在科学领域遨游,不能怕艰难险阻。在第二部分,诗人承上深入阐述只有不懈地追求进取,才可以领略到无限美景;探索追求永无止境,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蒲柏以冷静、睿智的思考,在诗中融入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在知识、艺术、科学的探讨中,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见识短浅,便头晕目眩,孤陋寡闻,导致颟顸自大。相反,究根寻底,步步深入,尽情畅饮,不断求索,会使人清醒聪慧、虚怀若谷;在求索攀登过程中,初次尝试会以为大功告成,然而走过漫漫征途,历经重重艰险,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昂扬奋进的精神。诗人用勤奋和懒惰,浅尝辄止与不停进取双向对照向人们提供选择指向,规诫人们只有对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永不停步,才能耳聪目明,达到大境界、高层次。无知导致蒙昧武断,渊博使人明智谨慎,学海无涯,追求进取是永无止境的。
蒲柏把知识、艺术、科学依次排列,体现层层递进,融汇贯通的关系。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初阶段便是对知识的追求。正如卢克莱修在《物性赋》中所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掌握了知识利器,才有沐浴缪斯恩赐的荣幸,才有了踏入艺术殿堂进行搏杀进击、施展才华的基础。知识、艺术和科学是相得益彰、相娱相通的。斯宾塞说过:“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而艺术的生命之泉,才灌溉、滋育出科学之花的绽放。在人类发展史中,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科学用真理烛照人生。知识、艺术、科学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将三者依次排列、揭示其中的递进关系,是诗人深刻哲学思考的结晶。
乍一看来,诗的内容似乎与标题相左。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人匠心独运,思想深邃:论批评即是批评论,对批评这一应用性、实践性的方法品评——不仅是以艺术为对象,而且是对人类社会、自然、人生宽泛含义的品评。批评的原则、基础是什么?除品评、观照的对象之外,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便是品评者的内在素质:渊博而不是浅陋的学识、深厚而不是短浅的艺术修养,科学的而不是偏颇荒谬的观念和方法。正是这三者构成了批评的源泉、基础、架构、基石。这正是作者从似乎互不相关的事物中所凝聚、提炼、创造的主体意象。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出神入化地使用了英雄双韵体。诗的第一行提出一个哲学命题:“求学问最忌讳一知半解”,第二行便使用一个艺术象征:“开怀痛饮吧,否则别品尝帕依尔泉水”,诗句第三行继续阐释第一行,第四行回扣衔接第二行,并加以导引深化。下半部分以登山领略无限风光,隐喻人们的认识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研究的深入、时代的前进而演变深化,劝勉世人学海无涯,艺术无止境;警示后人铭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至此完成了全诗的起承转合。追求进取、艰苦奋斗是人类的天职。蒲柏的诗作精心雕琢,技巧圆熟,诗意隽永,给人无尽的思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