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六)》原文与翻译、赏析
鲍照
对案不能食①,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②,安能蹀躞垂双翼③?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④。
【注释】 ①案:放置食器的小几,形如有矮脚的木托盘。②会:能。③蹀躞(die xie 蹀谢):小步走路的样子。④孤:孤寒,指出身寒微,势孤力单。
【诗大意】 面对食案我吃不下,不由得拔剑击柱,仰天长叹。大丈夫的一生能有多少年,怎么能敛翼垂肩踌躇不前? 不如放弃眼前的一切罢官回家,在家里还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朝朝暮暮与亲人相聚,看妻子儿女织布嬉戏。自古以来圣人贤者全都贫困不得意,更何况像我这样寒微孤贱而又耿直不屈的人呢!
【赏析】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乐府体组诗,共十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组诗的最后一首有“余当二十弱冠辰”的句子,有人据此认为组诗乃鲍照20左右时的作品。其实诗篇中颇多感慨时艰、老于世故之语,加以本篇又明言“弃置罢官去”,而鲍照在朝任侍郎时已30出头,说明组诗并非同一时期所作,这一首也不应属于他的前期作品之列。
诗的主题是要表达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出身微贱的人遭到上层社会的压抑和倾轧,从而产生苦闷、愤激,却又故作达观,试图解脱困境的复杂心情。
首二句起势甚急,以“对案”、“不食”、“拔剑”、“击柱”、“叹息”一连串的动作,创造了一种压迫和抗争的氛围。这些形象生动的动作巧妙地反映出他内心焦灼不安、痛不欲生的愤慨情绪。“情动乎中而形于外”,这个文艺创作的普遍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不过这个开头尚未交代满腔愤慨因何而生。
接下来两句由突兀的起势跌落,用反问句式坐实愤慨的起因。“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双翼”,原来他是想在有限的一生中建功立业,不甘故步自封,碌碌无为,但现实社会却强迫他收敛双翼,踌躇徘徊,不得奋飞,所以他每念及此,便心生不平,恨不能拔剑相向。鲍照家世贫贱,在仕途上饱经坎坷,蹭蹬一生。这里所写的正是他对自己官宦生涯的反思,“安能”二字隐约吐露出他不肯“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的夙志。
在现实社会的压抑下,他面临两种选择,或钻营苟活,或洁身赋归。诗中写道:“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显然他决心选择罢官归家的道路。以下“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四句,就是他想象中的田园家居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与子同乐,朝夕与亲人厮守,这似乎是他全部的乐趣所在,看起来写得怡然自得,但在实际上这种家居的安乐生活又与险恶的仕宦道路形成对比,内中亦不免流露出无限的伤感。
诗的末尾援引古圣先贤自慰自期。他说:“自古圣贤尽贫贱。”这是以古代圣贤多有厄运来为自身的不幸遭遇宽解。又说:“何况我辈孤且直!”“孤且直”既是导致他自身不幸的根由,也是他决意“弃置罢官去”的原因。以这样一句感情极其强烈的话作为全诗的收束,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直不容于世的激愤,一则表达了他自恃孤直、安于贫贱的决心。“贫贱不能移”,这恰是鲍照个人品格中值得肯定的一个方面。
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感情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气势旺盛充沛,通篇贯注,杂言的句式,使得诗歌读来一唱三叹,音节铿锵,全诗表现出一种雄逸豪迈的风格,对后来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