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原文与翻译、赏析

《老马》原文与翻译、赏析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于1932年4月。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首短诗既不为岁月的风尘所湮没,也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失色。

诗人以沉郁悲愤的感情、朴素凝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匹忍辱负重的老马的形象。老马那身轭辕下、痛苦万状的表象和神态被刻画得既真切细腻又含蓄蕴藉。全诗共两节。第一节着重写老马不胜重负的形态。起句“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如空谷来风,一下子便警醒读者,点出老马之所以不胜重负的原因,流露出诗人愤懑的情绪。“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极其形象地写出老马肉体上和精神上深受的折磨。面对这种压迫,它“不说一句话”、“把头沉重地垂下”,默默忍受。第二节写老马不堪鞭挞的凄情。长年的重轭,老马不仅筋骨欲断,身衰力竭,而且精神上也处于极端惶恐和紧张的状态。前后短短八句,写尽了老马的悲惨境遇,是那样深沉有力。这里有悲哀,有愤怒,有诅咒,有控诉,有一股冲天的怨气和强压的怒火,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压缩到冷静的外壳里了。

老马的形象形神兼备,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足以引起读者联翩的浮想。许多人由 “老马”联想到旧社会苦难深重的农民,认为“老马”象征着劳苦农民的形象。是的,旧社会农民的地位和境遇,正与“老马”相似,甚至还不如 “老马”。但诗人写 《老马》 却另有寄寓。据诗人说,他曾亲眼看到这样一匹命运悲惨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有压力,但创作时,并没有存心用它去象征农民的命运,而是借以抒发自己的苦痛和悲愤。联系诗人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诗中的确凝结着诗人某一时期的“身世之感”,含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在轰轰烈烈的 “狂飙时代”,诗人被卷入革命的大潮之中; 而随着革命运动的落潮,他被迫离开队伍,只身流亡关外,备尝艰辛。几经周折考入青岛大学后生活才较安定。但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民族的危亡、国土的沦丧、人民的苦难、令人窒息的黑暗现实,使诗人感到极大的苦痛与压力,思想感情“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与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的老马亦然”。同时,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又置身实际斗争之外,未能从革命低潮看到未来的高潮,诗人感到无力反抗,心情沉郁;但诗人是倔强的,他坚忍着,还要和命运进行一番苦斗。《老马》可谓亦马亦人,“老马”的形象凝练含蓄地寄寓着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黑暗的现实生活里所领略到的人生体会和他那种苦斗、特别是坚忍的生活态度。

本诗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比兴”的传统,通篇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老马的形象气韵生动,富于立体感,既是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形象,又虚实结合,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的艺术空间,启迪读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和品评,以丰富诗的意境。

本诗没有新奇绮丽的词藻,语言平易朴实,甚至以口语入诗,像“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劳苦者倾诉身受的辛酸,充满乡土气息。然而就是这些平易的词语、朴素的句子,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本诗形式谨严,与所表现的内容构成有机的统一。全诗韵律整饬,音调和谐。总共两节,每节四行,每行字数大致相等,均为三个音步;韵脚采用 “ABAB”式,并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仄声韵,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