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原文与翻译、赏析

《点绛唇》原文与翻译、赏析

王鹏运

饯春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注释】 ①榆钱:又称榆荚,榆树花后结实,形状圆而小,垂悬成串,故称榆钱。②长亭: 一名 “官亭”,古代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 各亭之间距离不一,距离长者谓长亭,短者谓短亭。

【词大意】 成串的榆钱已经落尽,春光却是千金难买,转瞬即逝。默默无语,饯别残春,在面对春去难留的途中,令人无限伤感。春天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知心人去了还能重返吗?暮色笼罩着送别的长亭,远处无数山影凌乱, 四下无人声, 只有杜鹃声声不断地向人倾诉着愁苦。

【赏析】 这首小令题目是饯春,把春天拟人化,向它饯别,像为老朋友送别一样,这种手法就使抽象的季节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又具有浓厚的惜别的咸情色彩,使人一接触这个题目,便隐约感受到一种对春光无限留恋的感觉。对春光尚且如此,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开头两句“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这两句词立意十分新巧,且颇为警策。榆钱落尽,已是晚春时节,不说“落”而用 “抛”,炼字工稳,“落”是无意识的,自然而落;“抛”则是有意识的被抛下,为的是换取春光常驻。然而把榆钱全都抛尽,却也难以留住春光,春光之可贵一下子就突出显豁了。“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这两句直扣题面,饯春实为伤春,无语盖因肠断,惟其无语才把春去难留的伤感情绪烘托得更加真切,创造出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境界。

下片由饯春转到惜别。“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作者感物入微,春天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不已。但是人世间的离去遇合却难以捉摸,此地一为别,重逢安可期,“人去能来否”一句,不仅是全词的重心所在,而且问得极有份量,蕴涵丰富,促人思索,暗寓人事难测,不可预知的主观情愫。最后以景语作结:“长亭暮,乱山无数”,是视觉所见,“暮” 字表明于长亭送别时间延续之久,既然已经是暮色降临,可见到了非分手不可的时候,惆怅的心情移入景物,远处的青山也变成了一片凌乱,所谓乱山,并非真是山乱,其实是心绪纷乱不安在客观物象上的折射而已。这种纷乱的心绪不仅使所见群山凌乱不堪,同时还使听觉所闻——杜鹃一声声啼鸣倍觉凄苦。作者从视觉所见和听觉所闻两个方面,形成一种凄楚哀惋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抒写了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林中杜鹃无意的声声悲啼,引起作者和读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由此也使我们悟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 的艺术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