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原文与翻译、赏析

《我的记忆》原文与翻译、赏析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碎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赏析】 以其《雨巷》诗一举成名而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又以1927年创作的《我的记忆》为标志,形成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风格,这首诗由此而成为中国现代派诗的起点。他的这种诗风的转变起因于外国文学的影响。1925年到1926年,望舒接触了较多的法国象征派诗人的作品,这使他不满足于传统文学中习惯了的意象和词藻以及韵律的模式,开始追求一种既能明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又不囿于想象屏障阻碍而更加舒展自如的诗风,用精确敏锐而极富感情的文字、坦率直爽而自然顺畅的日常语言、挥洒自如而不加雕饰的淳朴语句,牢牢抓住自己真实的千回百折的诗情,而不借重于文字的抑扬顿挫和音乐的成分。这种风格在他此后的多篇名诗中渐趋成熟。

这首诗的开首两句,明白平凡得如同日常口语。“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淡淡地赋入主题,“我的记忆”,一望便知诗句的含义,既没有内蕴深刻的意象,也没有令人循环回味的韵致,平静中吸引人的是它特有的清新,以及这份清新所传递的轻松自如的心灵感受。在这种恬淡宜人的闲聊氛围笼罩下,便是日常见惯的生活用品的例举: “燃着的烟卷”、“绘着百合花的笔杆”、“破旧的粉盒”、“颓垣的木莓”,甚至是 “喝了一半的酒瓶”、“撕碎的往日的诗稿”、“压干的花片”。或者是被人们熟视无睹的最一般最不具魅力的生活场景的切片:“凄暗的灯”和“平静的水”,总之,“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都附着一段记忆的残片,每一张残片都可有不尽的内涵,都可引起人们无涯的遐想,可勾勒出一段曾经有过的或甜蜜或伤感的往事,可引发出一刻不由自主的深思,而这遐想和深思发生的随机性,能给正在进行的生活以不可忽略的影响,在这世界上它的无处不在,又使诗人不能不无时不想。作者在这些看上去似乎是胡乱选择的残片上都寄托了一份悠远的情思,所谓“空中之音”、“镜中之象”,令人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也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戴望舒所追求的那份情绪的抑扬顿挫。

而他在对于记忆的形象性的描述时,更以其描摹的真切细腻而使人体味到其中所含的不可尽言的情趣和深长的韵味,真正是诗情的婉转曲折而非格律的平仄尽形。“它是胆小的”,只在 “寂寥时”“来作密切的拜访”,“声音是低微的”,对记忆的这些语气、音调、情绪的动态描绘,更令人深味记忆所能给人的种种影响,深味记忆中所包含的深切的底蕴,在不知不觉中令读者做些哲人的思考。在宁静怡人的诗意中展示作者的记忆在他心灵的屏幕上投下的变幻的影象,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于往昔的不无依恋的追怀。

诗人感觉中,记忆的到来似乎永远是不可捉摸的,在任何时刻任何场景都会因某景或某情的引发而令人沉入不尽的追忆。诗人也似乎对往昔寄有永远的纯情,无论现实给予他的是什么,记忆永远能给一切覆上一层柔曼的轻纱,而使沉重的痛苦和凄清的生活或者甜蜜的情感都一律具备雾中花的朦胧,水中月的遥远,而令人生出特殊的情感,即便是对深深的痛苦也具有因属于自己而给予的那分特别的珍视。

本诗舒缓而又坚实,轻轻软语中蕴含着深深的哲理。从表面上看,本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既没有明显的音律节奏和韵脚,也没有规则整饬的外观构架,然而它却收到了这种形式本身所收不到的效果。它发挥了日常语言操纵自如的特性,而使诗作看上去无一丝矫情和做作。诗的韵律体现在诗情的流动上,同样具有和谐流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