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原文与翻译、赏析

《贺新郎》原文与翻译、赏析

张元干

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1)!举大白(12),听金缕(13)!

【注释】 ①胡邦衡,即胡铨 (1102~1180),字邦衡,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曾任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向金屈辱投降,上疏请斩秦桧等,遭到迫害。新州: 在今广东新兴。②神州:古时以赤县神州称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区。③画角:涂有彩绘的军中号角。④故宫: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离黍: 用 《诗经 ·王风·黍离》典。旧说周平王东迁后,有一周大夫过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已平为田地,长满黍稷,“悯周室之颠覆”而作 《黍离》诗,后遂以此表示对故国的怀念。⑤底事: 为什么。倾: 坍塌。砥柱: 指擎天柱。⑥九地: 遍地。黄流乱注: 指黄河泛滥。⑦狐兔:喻金兵。⑧“天意”二句: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⑨南浦:送别之地。浦,水滨。⑩耿: 明亮。斜河: 指银河。(11)肯: 岂肯。儿曹: 小儿女辈。尔汝: 以“你我”相称,表示亲密。(12)大白: 酒杯。(13)金缕: 即《金缕曲》,《贺新郎》 词调的别名。

【词大意】 梦游沦陷的中原大地: 怅望秋风中,金兵军营相连,画角悲鸣,故宫一片荒凉。为什么突然间昆仑山倾倒?黄河横溢,万落千村皆为金兵侵占?最高统治者的意旨从来难以窥测,何况人之常情是年老易悲,而这种忧国之悲更难以倾诉! 再加上这又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送别的时刻。

残暑将褪,柳岸轻风,疏星淡月,白云微微飘动。从此相隔万里,该向何处寻觅你的踪影?回想当初深夜畅谈国事的情景,只怕今后书信难通,但我们终将放眼天下,胸怀今古,岂能像小儿女那样为个人的恩恩怨怨说个不休。请高高举起酒杯,听着壮行的 《金缕曲》,开怀畅饮吧!

【赏析】 这首词写在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四年前,秦桧决策主和,派计议使王伦赴金谈判,金使竟使用 “诏谕江南”的名义。消息传来,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上书请斩秦桧、王伦等,遭到迫害。四年后,秦桧又策动谏官弹劾胡铨,将其除名,遣送新州编管。“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 (岳珂《桯史》卷十二)就连胡铨平生亲党亦“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居士词序》)。当胡铨途经福州,寓居此地的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写下这首词和另外两首诗为之送行,以致激怒了秦桧等投降派,张元干亦因此受到削除名籍的处分。

这首词充满着一种“抑塞磊落之气”,它充分表现了词人的刚正不屈,对祖国河山沦陷的深切悲痛以及对投降派的强烈义愤,写出了一种具有高尚境界的真正友情。整首词都回荡着激昂慷慨,沉郁悲壮的主旋律。

这首词是为送别而作的,但词人开篇却不写送别的场景、气氛与离情,而独具匠心地从一切爱国志士最为忧虑的半壁江山的沦陷写起,一开头就创造出一个悲凉的境界:秋风萧瑟,军号凄厉,故宫一片荒凉。这充分描写了词人睡梦中都心往神驰的沦陷区情景并写出了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爱国志士心头的心理感受。接着,词人以一连串比喻,对国家为什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发出了悲愤激烈的责问: 为什么国家的中流砥柱突然倾倒?为什么金兵暴虐如黄河泛滥?为什么任凭金兵肆意蹂躏?这三个问句,一句紧逼一句,气势咄咄逼人,犹如电闪雷鸣,向统治者发出了慷慨激越的呼声。对于这样一些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的尖锐问题,词人不便直接回答,也无须直接回答,他实际已将答案寓于责问之中,故在下面笔锋一转,化用杜甫之诗,进一步抒发悲愤之情。杜诗原意只是慨叹个人的不幸遭遇,说帝王之意难以了解,人之常情是年老易悲;而此词只加了 “从来”、“况”、“难诉” 几个字,情感份量便大大加重了,着重写出自古以来帝王的用心就无法与忠直之士相通,而直士的悲愤之情无处倾诉,连说真话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是何等万马齐喑的可悲境地! 这两句写得举重若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顽强抗争和对胡铨被贬的强烈不平。胡铨的被迫害,实际已远非他个人之事,而是关系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的事,故这首词在充分倾诉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悲愤之情以后,直到上片的结句才真正点出送别之意:“更南浦,送君去。”这种送别由于有前面一连串悲愤激昂声情的铺垫,显得格外浑厚,格外感人。

词的下片照应上片结句而来,写送别的场景,同时也借景写情:时值新秋,残暑消褪,银河斜转,疏星淡月,不时可见缕缕断云微微飘过。两位朋友就在这种场景中互诉衷肠。看起来,这只是纯粹写景,但与下几句联系起来看,这里写景亦非泛泛之笔,因词人恰恰从眼前之景中联想到祖国沧陷的半壁江山,想到今后两人将远隔万里,这样,就很自然地补出当初两人畅谈国事,“对床夜语”的情景。这几句思路跳跃,笔致跌宕,从眼前之景想到万里江山,又从万里江山想到两人畅谈的情景,最后又从回忆落到今后书信难通上,心情愈转愈加沉重,情调愈写愈加悲凉。但是下面词人却又突然再次宕开笔锋,完全抛开个人的荣辱恩怨,仰首苍天,纵贯今古,以悲壮豪放的口气说到:“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这里虽有几分强作豪宕的成份,但能悲中见壮,充分揭示出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品格。词的结句更把全词的悲愤激越的感情推向最高潮——让我们高举酒杯,听着激越的 《金缕曲》,慷慨地分手吧! 这一结句将词的境界大大升华了一步,在沉郁悲壮的主旋律中又加入了豪迈狂傲的音响,充分表现了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大义凛然和宽广无私的胸襟。

此词集中体现了张元干词雄发踔厉,“长于悲愤”的风格特点,把词人对国事的忧虑悲愤之情写得大墨淋漓,力透纸背。此词一出,即广为流传。南宋词人杨冠卿过吴江时,“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客亭类稿》卷十四),可见其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