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原文与翻译、赏析
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②,伊人亦云逝③。往迹寖复湮④,来迳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⑤,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⑥。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⑦。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⑧,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⑨,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⑩。
【注释】 ①蠃氏: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黄指夏黄公,绮指绮里季,他俩和东园公、角里先生四人避秦乱共隐于商山,称“四皓”。 ③伊人:指桃花源中人。逝: 逃避。④寖: 同 “浸”,消蚀。湮: 湮没。⑤肆:致力。⑥菽稷:菽指豆类,稷指高粱,这里以菽稷借指五谷。艺:种植。⑦靡:无。⑧俎(zu阻)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⑨游方士:游于方内之士,指世俗之人。⑩吾契: 与我志趣相合的人。
【诗大意】 秦始皇暴政肆虐,扰乱了天下秩序,德才兼备的人纷纷逃离这个世界。在夏黄公等四贤人避秦乱去往商山的同时,桃源中人也离开了这个施行暴政的世界。这些前往桃源避难者的踪迹逐渐湮没了,那条往桃源去的路径也荒芜了。桃源中人相互勉励辛勤耕种,太阳落山时便各自回家休息。桑竹茂盛,五谷按季节及时种植。养蚕者春天就能收得茧丝,耕作者秋天庄稼成熟之后不必向官府纳税。草木丛生的荒僻路径妨碍人们的交往,只闻鸡犬之声相应。祭祀时的礼法仍遵循先秦时的规范,衣裳也没有新的样式,还保持着先秦古风。儿童任情地唱歌,老人高高兴兴地散步观赏。由草木繁茂知道春夏到来,由树木凋谢知道秋冬降临;虽然没有岁历的记载,但四季终了自成一年。桃源中人过着如此淳朴的生活而心情十分愉快,哪里用得着欺诈和智巧呢。桃源中人避乱隐居于此的奇迹隐没了五百年,而今却显露出神仙般的境界。世外桃源风俗淳厚而污浊尘世风俗浇薄,它们既然各有不同的本源,所以桃源仙境一经显露其神采旋即深深地隐蔽起来。世俗之士怎能测知尘世以外的桃源情况。我多么盼望能够驾着轻风,高飞天宇去寻找那些生活于桃源、与我志趣相合的人们啊。
【赏析】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的晚年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更趋成熟。《桃花源诗》和诗前小记各自独立成篇而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珍品。诗前小记,如一首令人神往的散文诗,意境优美,读此诗而思入其境;《桃花源诗》则似一幅耐人品鉴的图画,写意传真,见其形而悟出其神。诗记合一,神境如见。
《桃花源诗》 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人劳动、和谐相处、没有君主、不纳王税的美好社会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理想社会的无限向往。全诗三十二句,寓真情于叙述描绘之中,寄至味于平淡自然之内,引导读者徜徉于桃源仙境而怡然自得。就诗的艺术结构而言,起首六句是缘起,中间十八句是核心,结尾八句是余韵。
起首六句,叙述桃源中人避乱隐居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开头这两句诗总领全篇,意味深长: 贤者避世而隐,罪在嬴秦暴虐无道。推而言之,任何社会公理不彰、道德沦丧,贤者就不会与之同流合污。紧承上面诗意,“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寖复湮,来迳遂芜废。”这四句诗拓进一层,将秦末著名贤者“四皓” 与桃源中人的先世相提并论,对后者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极为敬佩,对其后代继续隐居于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尤为称奇。避乱隐居桃源,长期不为外人所知,亦不知外界如何,堪称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桃源中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美好的呢?
“相命肆农耕” 以下十八句,传神地描绘出这个由桃源中人开辟的新天地,将读者领入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仙境界。在这里,五谷按时种植,人人辛勤耕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且又相互勉励、和睦相处,因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尤其令后世称羡的是,劳动所得,悉归己有,没有封建官府的盘剥: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在这里,祭祀衣著,犹存先秦古风;环境安宁,唯闻鸡犬之声。在这里,年复一年,春秋代序,无论童叟,怡然自乐。这些缓缓推出的诗句犹如纪录片一样,一幅幅桃花源中风俗人情、四时景色的画面依次呈现于观众眼前。初看起来,亦觉平淡无奇; 一经思索,人间焉有此境?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君主、没有欺诈、怡然自得的桃花源,不仅是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社会,而且是古代多少志士仁人梦想已久的人间仙境。而这个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仙境恰恰与当时腐朽虚伪、肆行暴虐、互相倾轧的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尾八句,含蓄隽永,余韵绵长。“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这四句诗以反衬的手法,将久隐忽现、乍现即隐的桃源仙境衬托得如同缥缈难寻、一闪即逝的神仙洞府而格外引人遐思。愈厌恶黑暗污浊的现实世界,愈加向往光明峻洁的桃源仙境。紧承上面诗意,最后四句诗以排他的艺术手段,将诗人自己驾着轻风、高飞天宇去寻找桃源仙境中那些志同道合朋友的无限向往之情表现得格外真率动人。排除了世俗之士,陶渊明和他创造的桃花源才显得更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