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与翻译、赏析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书生万户侯④?
【注释】 ①吴钩:原为吴国所铸的弯形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②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据的州郡。据《资治通鉴》元和七年三月载:“李绛曰:‘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令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上。④若个:哪个。
【诗大意】 男子汉为什么不带上宝刀,去收复被藩镇割据的五十州呢?请君登上凌烟阁去看一看,那二十四名封侯拜相的开国元勋中,又有哪一个是书生出身的呢?
【赏析】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回归乡里时写的一组短诗。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中提到“关山五十州”的话,一般注家认为指的就是元和七年李绛所言之事,因此本诗可能是写李贺辞去奉礼郎离开长安回到福昌家乡后的心情。
《南园十三首》大多描写福昌乡下的田园风光,但其中蕴含着诗人的郁闷和不满。特别是其中的四、五、六、七数首,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准备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如在《其四》中他表示希望能像汉初张良那样,得到圮上老人送的兵书(“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在《其六》中,他指出在国家多事之秋,哪里用得着舞文弄墨的书生(“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在《其七》中,他看不起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那样的文人,表示要弃文习武(“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本篇与上面提到的几首一样,也表达出他的愤懑与不平,只是写得更加直率、更加痛快罢了。
开始二句是一个长长的问句,一问到底,实际上抒发的是一种期望:在此国家多难、藩镇猖獗之时,堂堂男儿应手执干戈,奔赴沙场,以卫社稷,平定那些抗拒中央的割据势力,以达到国家统一的目的。在这两句里饱含诗人的一片爱国热忱。后二句表面上是在说明为什么要弃文习武的道理:有哪一个建立功勋的人是书生出身的呢?实际上抒发的却是一种生不逢辰、怀才不遇的感情。他的这种感情,在他写的另一组短诗《马诗二十三首》 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这首诗有一个风格上的特点,那就是直抒胸臆,自然而有力。李贺的诗往往出奇制胜,想象丰富奇幻,词句新颖不落俗套,有时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晦涩难解。但他的诗作中也不乏明白晓畅、清新自然之作,这首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