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这首诗明白如话,但哲理深刻。一派青山风景恬静幽美,这是前人的田地为后来的人占有,但是占有田地的人不要得意不已,还有想占有这田地的人在后面呢。山河依旧,人事更替,得失不是永远不变的。今天的得会转化为明天的失,事物总是按着这样的辩证规律发展着的。
诗中讲的“前人”、“后人”,既指前辈人,后代人,也指前面的占有者、后来的占有者。不管是纵贯的代代相传,还是横向的人人易手,都说明“得”可转化为“失”,只是二者的造成转化的条件不同罢了。
宋代陆元光为晋陵宰时,当时幕僚中有好谗谤同列者,一日同会,忽闻蝉声,幕官谓陆曰:“君既能诗,可咏此也。”陆辞之不可,即席作《咏蝉》:“绿阴深入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梁。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因以是讥之,其人愧而少戢。这首诗写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相互关系。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斗争的激烈性,因而今天为你所“收”,明天又为他人所“收”,得失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范仲淹这首诗叫人“收得休欢喜”,还要看到“收”内即寓含着“失”的危险,一方面教育人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也启示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于有人理解为得失循环,也就无所谓得失,不以得喜,不以失悲,那就消极了。曾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将此诗写在扇子上给学生,只是勉励后人豁达大度,决非叫人消极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