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红绣鞋·阅世·[元]宋方壶》原文与赏析

[元]宋方壶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生活是一部纷繁复杂的书。这首小令就是作者饱阅世间纷繁复杂的现实人情的一篇心得体会。

曲辞语言浅易,且从中可见作者极善以当时社会口语、俗语入词,如“短命的”,是元代民间对无德之人的詈辞。鹘伶,即是机灵。全篇六句,以两对鼎足对构成:无德之人一定会遇到薄情种,老实人别人总是以真诚相待,无情者休想碰到多情人;糊涂的人往往赏识瞌睡虫,聪明人乃来爱惜聪明人,谁要是轻视别人,那就是轻视他自己。两对中每三句都采用“一反一正一反”的结构,语气层层加重,在强烈的对比中,构成这两对末句的重宕,从而实现出“无情”和“轻别人”的结局之可悲。

早在《周易·易乾》中就已出现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在古代有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宋方壶这首小令中也得以体现。作品中,作者以调侃的口吻,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宛如一篇偈语,又仿佛一个得道的世外之人在给仍然执迷不悟的世间人指点迷津,虽无教化之词,却字字语重心长,振聋发聩。尽管词中或多或少反映出一些因果报应的思想因素,但它毕竟是辩证思维不成熟时期的产物。而其深刻的意蕴所在,还是作者对人在社会关系中彼此平等交流的关系的认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爱与憎、好与恶、同情与鄙弃、尊重与蔑视,以及种种情感、愿望或利欲关系,在这种极复杂交织的关系中,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即平等交流原则: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想要得到爱,先有一颗爱别人的善良的心;要求别人真诚以待,自己首先要襟怀坦白……总之,要想得到,首先要付出而不是索取,想要不付出丝毫代价,必将是一无所获。孔子所言“反求诸己”,孟子提倡“推己及人”等,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