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丞相书梅堂·[元]杨载》原文与赏析

[元]杨载

大厦就倾覆,难以一木支。

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姿。

死既得所处,自顾乃不疑。

恻怆大江南,名与日月垂。

我行见遗墨,再拜堕涕洟。

名堂有深意,亦唯岁寒枝。

可知平昔心,慷慨非一时。

峨峨著栋宇,昭昭示民知。

勿使风雨败,永慰千古思。

元代前期诗人,往往由于异族统治,山河改色,而在作品中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情,而宋代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又常常是他们吟咏赞扬、寄托情操的主要对象。杨载,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由宋入元时仅七岁,尽管后来仕途得意,身居高位,但童年留下的巨大创伤久久地震荡着他的民族心理。《题文丞相书梅堂》就是这种民族心理的强烈表现,他对舍生取义、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予以高度的评价,并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诗人首先赞扬文天祥在狂澜既倒、国家沦亡之际不顾安危,高标独出,弥足可贵。大厦忽喇喇将倾,苟且偷安、庸碌无能的南宋小朝廷即将走完蒙羞含耻的岁月,一时降臣纷纷,一片混乱,唯独文天祥一身正气,受命于危难之间,深明民族大义,挺然高举,天姿卓异,只不过独木难支,亡国无免,令人叹惋!

文天祥的出任要职、力挽国难,其精神、气概,已经使我们敬服、推崇,但更令人感动的还是他的英勇就义、至死不屈。自被俘后,文天祥从战场到囚室,度过了四年狱中生活,威武不屈,经受了威逼、利诱的双重考验,被害时见者、闻者都掩面流泪,传说天色惨淡,日色无光。因此诗人进而赞扬文天祥死得其所,义无反顾,整个长江以南,就为之恻怆致哀,赞扬这位民族英雄与日月齐光,永垂不朽。

再次,诗人从名堂遗墨、天祥“书梅”推阐其平生志节。梅花,历来是中华民族高洁情操、坚强气节的象征,岁寒冰姿,凌空独开,不畏寒冷,傲然挺立,显然也是文天祥个性、气质、操节的融合。诗人由此得出结论:“可知平昔心,慷慨非一时”,说明文天祥临危赴任、大义赴死决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砥砺、不断完善的平生之志。这也启示后人,虽然不可能人人都遇到文天祥的时代与考验,但平时志节情操的培养、陶冶、提高,却是万万不可少的;只有平时的长期积累、不断修炼,才可能在关键时刻从容赴难、矢志不移。

最后,诗人强调了文天祥精神的传承意义。他认为,这峨峨栋宇、梅堂遗墨,正是文天祥的英魂所在,对人民起到一种潜在有力、强劲纯正的熏陶、教育作用,有利于激发人心,振奋民族精神。所以诗人祈求,千万不要让“风雨”毁坏这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保存、修缮好这一重要遗迹,不仅可以用来慰藉千古英灵,亦可以代代传承,使我们中华民族中这一最可宝贵的传统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文天祥虽死犹生,辉照千古;杨载心有所感,继往开来。他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自信之传统,正以累积扩充之态势一代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