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顾炎武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这是顾炎武与友人酬答之作。顾炎武为“复社”重要成员。清兵南下后,他曾参加家乡昆山及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纠合同道,不忘兴复。此诗以一“愁”字总领全篇,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笳,胡笳,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战车,相传名将戚继光以车骑合练,创战车阵。首二句写胡兵“遍”压边关而中原疏于战备,故亡国的结局是必然的。总结出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的惨痛教训。次二句则用了两个典故。“熊绎”为周代楚国的始祖,“熊绎国”即楚国,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后为秦将王翦、蒙恬所灭。三户,几户人家,人少之意。《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意思是说,楚人痛恨秦国,虽然人少,但同仇敌忾,足以亡秦。“少康”是夏代中兴的国君。一成,田地面积,古人以占方十里为一成。相传鲁哀公元年,夏生内乱,少康父被杀于二斟,其妻自窦逃出,归于有仍,生少康。后少康逃到有虞国避难。有虞国君将两个女儿嫁给他,给他“田一成,众一旅”。少康“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遂灭过、戈,复禹之绩”。(《左传》)这两句的意思是,楚虽为秦所灭,然亡秦之志不减;少康只凭借“一成”之地,却使夏室得以复兴。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表明了自己反清复明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苍龙”二句,则以形象的语言,深沉的笔触,表白了自己拼有生之年,尽全副精力,矢志不渝,振兴明室,驱除鞑虏,以雪国耻的一腔报国热忱。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景的展望。“汉廷”以汉代明。明,圣明。五湖,即太湖。因太湖周五百里,占五州县境界,故曰五湖。顾炎武为江苏昆山人,住距太湖不远。“钓鱼槎”用段成己诗意“拟把余生钓江海,为烦严子借鱼槎”。这里“严子”指东汉严光严子陵,他是刘秀的同学。刘秀即位后,他多次辞官不就,后隐居富春江畔,留有“严子陵钓鱼台”古迹。槎,竹筏或木筏。这两句是说,等到圣上下旨、清灭明兴,国泰民安之时,你我则不必去邀功请赏,一起回到家乡,泛舟湖上,学那严子陵与钓杆为伴,共叙友情,安享余年吧,表明自己只求报国,不谋私利的坦荡胸怀。但“待得汉廷明诏近”毕竟只是美好的想象,它替代不了严峻的现实,反而益加衬托出沉郁和悲凉的氛围,回到“愁”的基调上去了。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亦是颇含哲理的名句。“苍龙”、“老树”均垂垂老矣,“日暮”、“春深”均不当其时,但龙行雨,树开花是其本份职守,虽体弱力亏,亦不忘司其本职,即令继日暮而来的暗夜掩盖了施雨的恩举,不使昭示阳光之下,接春深而至的秋寒将无情地摧残满树鲜花,不让其笑傲枝头。即令如此,龙仍要行雨,树还要开花,直到用尽自己的全部气力,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何等可贵的拼搏精神!它植根于老者的睿智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之上。因为,他们知道,日暮行雨,纵被黑夜遮掩,总将恩泽四方;春深著花,虽即落英缤纷,却能化作花泥,滋育新蕾。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职守,让生命发出夺目的光芒!正是在这拼力的最后一搏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之所在。这,难道不值得人们为之深思,为之感奋吗?
在清政府的严酷统治下,顾炎武纵有满腔怨愤,也不能在诗中直抒胸臆。他只能用曲笔形式,暗示的方法,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声。表现在这首诗中,就是大量运用了各种典故,用得活巧,起到了扩充内涵,增强表现力的作用。明眼人读它,自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心仪神许,不言自明的。如“三户已灭熊绎国”,从字面上看,只能解作楚因人少力弱而被消灭。若知其出典“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就可以悟得诗人其实要告诉人们的是他复国之心不灭的顽强意志。再联想到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就可以更深一层地体味到诗人对反清复明大业必成的坚强信念。字面上的消极含义,借助巧用典故,却获得了截然相反的积极意义,不能不令人佩服作者的诗艺精湛,诗思机敏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