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西洲曲》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唐]温庭筠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门前乌臼树,惨淡天将曙。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西洲曲》,属乐府《杂曲》名,因南朝无名氏“忆梅下西洲”诗而得名。此诗摹拟少妇的口吻,通过对其所见所感的描述,写出了闺中少妇对情郎的深深依恋和无限情思。
诗以“悠悠复悠悠”起兴,接着用了一个“昨日”与起句相应,开始叙写少妇经历的那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 “昨日”二字把遥远的事情拉到眼前,透露出往事在少妇心中的地位和份量,透露出春的信息。那是一段永远值得留恋的往事,那是一个富于幻想和浪漫色彩的年华;怀春的少女来到风光旖旎的西洲,与一个俊俏后生邂逅相遇,春心荡漾,爱情萌发,大胆地向后生表白爱心。她料定“侬家定无匹”,主动进攻;她盛装浓抹,“登楼抚瑶瑟”,无限的倾慕和情思化作清扬悦耳的琴声,绵绵情,切切意,潺潺不断地流出,流向旷野,流到新结识的情郎的心田;她“一弹三四解”,一章未了,一章又起,曲曲相接,情意绵绵,曲尽章终,意犹未尽,情犹未了。赤诚的爱换来炽烈的情,情的交流,爱的涌动,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相携登南楼,极目西望,但见自西而来的江流坦坦荡荡,一泻千里,江中木桨飞动,艇舸争流,急急忙忙地向东驶去,很快逼近遥远的石头城。诗句明是写他们所见之景,实是写他们之间的坦诚和欢娱。 “西江广复平”,象征着他们两意相投,两情欢洽,无阻无碍,畅达自在:“艇子”以下两句是双关语,用“两桨”寓指二人的感情,用艇舸急驶暗示他们感情的发展。至此,二人的关系已经明瞭,真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依情深,难舍难分。邂逅相遇的少男少女,经过疾风暴雨般的情感历程,成了一对以心相许的情人。他们的奔放、大胆,较之现代青年亦无逊色。
然而,世间无不散的宴席。他们聚得快,分别得也快。他们刚刚偷尝到人生的禁果——爱情的甜蜜和消魂,就不得不挥泪相别。诗文没有写他们分离的痛苦,而是把笔锋探触到别后少女的心理世界。“门前”以下四句,写少女别后的感受。南朝乐府民歌有“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诗中则用乌臼树代指乌臼鸟,写少女感事惜时。天尚未亮,恼人的乌臼鸟和催明的鹍鵊鸟就叫个不停,惊醒了少女的春梦,情郎已随早发的舟楫而去,少女听到催明鸟叫,感到几分孤寂清冷。她偕友追到江边,看到舟帆远去, 自作安慰地对同伴说“定复负情侬”。情郎已去,其人若在,其意尚存。她深信情郎不是逢场作戏的负情人,从远去的舟楫中,她看出情郎船虽远发,而其人却是恋恋不舍,不忍离开一见倾心的少女。何以见得?“去帆不安幅”。幅作帆解,不安幅即不张帆。已经离岸远去的船却不扬帆,不正表明情郎的不忍离别之意吗?西风起,征帆去,少女若有所失,心有所悔。是啊!此别之后,山高水长,何时才能再与情郎相见,重温旧梦,再续旧情呢?来日该如何度过呢?是等待还是寻求?她一时没有主意,悔意暗暗滋生,深切地告诫同伴: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西洲人虽好,可西洲人常年浪迹天涯,飘忽不定,无以为家,怎能作为少女的终身依托呢!她谆谆告诫同伴,如果日后寻找意中人,切记不要到西洲来,不要寻求西洲的情郎。他们常年不归,找到他们,只能年年独守空房,白白地浪费黄金般宝贵的青春。少妇的回忆至此嘎然而止,但她那忧伤愁闷的孤寂情丝却绵绵不断,使读者对其孤独冷清、寂寞难耐的处境产生深深的同情。
此诗情调与《西洲曲》古辞大不一样,古辞写少女的梦忆,回忆中充满欢娱和甜蜜,此诗写少妇对少女时代一段浪漫时光的回忆,欢喜中杂有不尽的哀怨和凄楚,与《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颇为相近。开篇至“催过石头城”句,格调轻快,自“门前乌臼树”以下,逐渐让人感到压抑,至“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则令人有“载不动这许多愁”之感,轻快明丽的格调一扫而光。所以,尽管诗的前半部分比较轻松明快,但总的让人感到沉闷压抑。诗的这种情调,与少妇回忆时的现实环境,与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显然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