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汉]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 《乐府解题》说: “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采莲活动的嬉游乐趣。以其明朗欢快,隽永清新的情调,显示着南方民歌的另一种风貌。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是第一部分,为一人领唱;后四句是第二部分,为众人合唱。第一句,“江南可采莲”,概括地叙述了江南特有的采莲活动。这里说的“江南”,而不是江南的某一具体地方,而是泛指广袤优美的南国,令人遐想, “可采莲”,使江南风光集中到了别有情趣的采莲活动。采莲,既是一种劳动,又是一种风俗,青年男女往往用采莲来表达或寄托他们的爱情。乐府诗中的《西洲曲》说:“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和“莲子”都是双关语。就是“怜”和“怜子”,是爱情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江南》第一句用了个“可”字,含义空灵。但这也正是用这个字的妙处所在。这个“可”字,大大丰富了采莲活动意义的内涵,使这里“采莲”既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还可以是将来的;又可以说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含蓄蕴藉,意趣无穷。第一句可以说是“鸟瞰”,接下来的“莲叶何田田”,则可以说是“特写”,使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眼前莲池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无数莲叶上。上句末尾是一个“莲”字,这一句开头又用一个“莲”字,运用顶针的修辞方法,顺势转到了“叶”上,很自然地实现了观察范围和角度的转换。由“采莲”到“莲叶”,由宽广到集中,由概括到具体,而且语气连贯,流转如珠。“田田”是形容莲叶繁盛茂密的风姿。“何”就是“何其”,意思相当于“多么”,不仅突出了“田田”的程度,仿佛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情景突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且体现了人们无限喜悦的心理状态,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彻底打开了全诗欢快情调的闸门。第三句, “鱼戏莲叶间”,视线又转向了荷叶下的鱼。鱼的情态是“戏”。一个“戏”字,把鱼儿追逐嬉戏的情态活脱脱地刻划了出来,而鱼儿的追逐嬉戏正是采莲姑娘们欢快喜悦的写照。这里本该写人,却偏不写人,只是写鱼,而人的情态反而更生动,更有诗意,更耐人寻味。这与乐府诗《陌上桑》用外人的反应来表现女主人公的美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烘云托月,借物写人的艺术手法,把物与人,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仿佛使我们看到了采莲姑娘“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的妩媚身影,也仿佛使我们听到了采莲姑娘们“笑隔荷花共人语” (李白《采莲曲》)的欢声笑语,听到了“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儿女凭船歌” (张籍《采莲曲》)那优美的歌声。这是主人公情趣的集中表现,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是众人合唱。这四句用回旋反复的手法,把第三句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重复了四遍,使第三句所表达的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一个人的情趣发展到了众人的心声,全诗的感情也在这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中达到了高潮。虽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余音绕梁。这回转反复手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 《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里用回旋反复的形式,表达了人们渴望下雨的急切心情。更为有趣的是,这片卜辞也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可见《江南》在表现手法上是继承了自甲骨卜辞以来历久不衰的优秀传统,在民歌中娴熟地加以运用,并且在其作用,情调和语言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