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鹦鹉曲]泣江妇(冯子振)》原文|翻译|赏析|释义

《[正宫·鹦鹉曲]泣江妇(冯子振)》原文|翻译|赏析|释义

曹娥江主婆娑住,五月五水面迎父。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么]夏侯瞒知肖杨修,强说不多来去。怕文章泄漏风光,谜语到难开口处。

见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卷一。这首小令属咏史之曲,其中牵涉到一连串历史人物和事件。汉顺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会稽上虞人曹盱为巫祝,于水涛中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其尸,其女曹娥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因投江而死,其江遂名曹娥江。汉桓帝元嘉元年,上虞县长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度尚弟子邯郸淳撰有碑文,其辞妙绝,大文豪蔡邕遂于背面题“黄绢幼妇,外孙虀臼”。三国时曹操(即夏侯瞒)与谋士杨修曾过碑下,杨修一见遂解蔡邕题辞之意为“绝妙好辞”四字的隐语,而曹操行三十里后始解其意,因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分别见《后汉书·列女传》、《世说新语·捷悟》等)。此小令标题作《泣江妇》,但重点并不在歌咏其泣父孝行,而是以其引出一桩文坛趣事,由此重点落笔在蔡邕、杨修、曹操等人的才思上,对蔡邕题辞“谜语到难开口处”略有微词,而对曹操忌杨修之才但口头上却勉强说自己才思无多亦暗寓批判。尤其紧紧以蔡邕题辞为联结点,通过“古刻荒云深雨”的衰煞意象,对曹娥的懿行与几位才人的聪慧都流露出一种虚幻飘渺的怅叹,由此而表现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情调。作者将一连串历史人物与有关事迹联缀成曲,典雅富丽而又不失流利酣畅,这种以熔炼浑化见长的特点,正是其“豪辣灏烂”之风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