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叹世(二首)·一·|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双调·折桂令 叹世(二首)·一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这首《折桂令》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歌颂,表现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作者把宦途的可畏寓于笑语之中,写法别开生面,语婉意深,耐人寻味。

曲词开首,先抒发人生感慨。“东篱半世蹉跎”,东篱是作者的别号,蹉跎指时光白白过去。马致远早年曾追求功名,但不得志,后来做过管理茶盐的小官,也不能施展他“九天雕鹗飞”的才能,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杭州乡间。“半世蹉跎”,可以说是作者前半生经历的概括,同时也是他对仕宦生涯的醒悟。如今,作者看破红尘,归隐田园,过着清闲的生活,“竹里游亭,小宇婆娑”,就是他乡居环境的写照。

第二节接写乡居的闲适生活。“池塘”句是上节环境描写的补充,后二句则叙说隐居的悠闲自得、随意歌吹。渔笛,渔歌,指渔人捕鱼时所唱的歌词与曲调。作者从池塘的描写上引出渔笛渔歌,表现他隐居悠然自乐的生活,“醒时”与“醉后”二词,写出这种悠然之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概括力强。

对这种闲适生活,曲词的本意是要肯定和赞美的,但作者在第三节却别出心裁,借古人笑语先予贬抑: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严子陵即严光,东汉时人,曾与光武帝同学,后来光武即位,他隐居富春江,屡征不出。孟光,东汉梁鸿的妻子,她夫妻二人隐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生。台,古代对人的敬称,这里用在“孟光”之后,表示作者对孟光的敬意。意思是说,作者本想学孟光隐逸山林,可严子陵仍然笑话他。笑他什么呢?末节作出回答: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倒大,绝大、极大的意思。风波,借湖海风浪以喻尘世中的纠纷、患难。这样大的尘寰难道还要躲避风波?这两句虽是提问,实则是作答,点出了作者隐逸田园的原因,这就是仕途可畏,江湖多风浪呀!

全曲曲词音韵流畅,构思巧妙,特别是中间两句借古人笑语引出对现实的否定,使全篇更跌宕生姿,实在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