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言情赠友诗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②,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③。
正像灞桥、板桥、劳劳亭一样,宣城的谢亭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处。李白《谢公亭》诗说: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频繁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首句叙事,写友人乘舟启程。离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的气氛。次句写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红叶丹枫 映带着一江碧水,色采分外绚丽。这景色乍看似与别情不大协调,实则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之可恋,别离之难堪,绚丽的秋景反而成为黯淡的离情的一种反衬。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以乐景写哀”,与此同一机杼。这句中的“水急流”,不仅显出舟行的迅疾,而且暗透出送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使整个诗句带有一点骚屑逼仄的情味。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友人乘舟远去后,诗人并没有离开谢亭,而是在楼上小憩。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笼罩在濛濛雨雾与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障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濛凄清,酒醒人远后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 下来。
第三句分三层叙事 (日暮、酒醒、人远) ,处处为表现离愁蓄势,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风雨如晦的意象,从 《诗经》 以来就跟怀人之情相联系,眼前这 “满天风雨” 的凄黯迷茫之景又正与诗人的心境相合,再加上 “日暮” 、“西楼”等与别绪离情相关的意象的渲染,读者便自然从这一片迷茫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怀意绪。这样借景烘染,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不但更富含蕴,而且别具一种不言而黯然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有变化。而一、三句叙事,分点舟发与人远,二、四句纯用景物烘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次句所写之景实即登楼送目所见,但并不说出,却于末句 “下西楼”一笔点醒。前后联之间的许多情、景、事也都省去,只于 “日暮酒醒” 、“满天风雨”的叙写中暗透。凡此都可见构思用笔之高妙。
送别诗有主要从行者与送者着笔的两类,前者如王维之 “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之 “天下谁人不识君” ; 后者如本篇与李白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属高楼目送行舟,抒写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李白则充满对花团锦簇世界的向往,展现无限阔远明朗的境界,许浑则在 “满天风雨”的凄黯氛围中黯然销魂,独下西楼。时代风会对诗人的影响,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相当典型。
注释
①谢亭: 在宣城县北二里新亭,南齐诗人谢脁送别范云处,又名谢公亭。②劳歌: 离歌。③西楼: 古代诗词中多以“南浦”、“西楼”指送别之处,此处即指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