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诗文原文与赏析

《踏莎行》言情赠友诗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送别,是词中最常见到的内容,其使用的字眼不外乎“泪眼”、“愁容”、“柔肠断”、“方寸乱”等等,这些字眼并非不能使用,但要恰如其分,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另辟蹊径来表达离情别意,将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本词较少使用一般的离别字眼,能别开生面地刻绘出别时和别后的情景,亦即通过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以耐人寻味的笔触反映出对别离的难言之情。

起首两句,叙述了送别时的场面,说明分别的时刻已经来到。“香尘”句,指出这儿原本盛开着的馨香花儿,如今已是艳粉惨红吹满地;踏在落花之上,珍重话别分手,令人更多惆怅之意,风过处,扬起一片细尘,带来一阵香气,也隔断了双方往回相望的视线,但即使尘土飞扬,以致相互看不清对方,还是屡屡回首,还是想见上一面。居人 (送行者)勒住马匹,要它转身往回走,马儿似乎也恋恋不舍,在林木掩映的小径中不断嘶叫。而行人乘坐的船儿,也趁篙子撑离码头时就势转过船首,漾起一圈圈水涡,驶向江心。

下片 “画角”两句,专写居人回来以后的心情无法平静,独处高阁,倚窗而望,惟见一水如带。“斜阳只送平波远”,此句被王世贞称为 “淡语之有致者” ( 《艺苑卮言》) 。关于江畔念远,是很普遍的叙述,如李珣 《菩萨蛮》下片: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消,望中烟水遥。”柳永的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八声甘州》 )都是直说,其渴望相见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里,虽然也是写思念心切,但并未直接道出,反说太阳逐步西沉,一抹余晖,洒向缓缓逝去的水波,向远方流去;夕晖愈趋黯淡,与流水一起没入天尽头。这儿不事藻绘,没有典故,仅以一个 “送”字将大自然中随着平波远去的夕照和居人的愁心联系起来,显得极其自然而又耐人寻味,雅多风致。

末尾两句与 “魂消”、“目断”照应,写离愁,用 “无穷无尽”,比夕晖、水波更为悠远,令人有思绕天涯的感觉,而天涯地角,又是那样的遥远,不可能前往。李白诗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既无法远去,只能让自己的 “愁心”随风而绕遍天涯海角。

注释

①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②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③寻思,不断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