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灵一《栖霞山夜坐》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释灵一《栖霞山夜坐》唐山水鉴赏

释灵一

山头戒坛路,幽映云岩侧。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

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

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栖霞山,原名摄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此诗描绘栖霞山夜晚的幽静景色。

“山头戒坛路,幽映云岩侧。”戒坛,是进行斋戒的场所。这两句写山头通往戒坛的小路,在月色映照下,隐隐约约蜿蜒在云岩之侧。深夜的栖霞,给人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它的幽,故这里以“幽”统摄全篇。下面“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即承“幽”而来。以写“青石”、“苔藓”在夜色中的朦胧色调与静谧形态把清幽的境界进一步烘托出来。一个“四面”、一个“一峰”,极有真实感。夜幕之中,一切细小、具体的景物都被夜色所吞没,只有大轮廓的四面青石、一峰苔藓还可使人隐隐感觉到它的存在,故这里以大块的青色、翠色加以涂抹,首先从视觉上就造成幽静的画面。五六句“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则是以动写静,以明写幽,通过深夜独坐山中时所能感受到的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把山中之幽、山中之静写出来。松风,当然不是能吹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狂风,这里当指松林间的微微清风。微风究竟何时起又何时停,本不易觉察,而诗人凭着松针晃动的模糊松影,凭着对微风拂面的细腻感觉,更凭着自己清静淡泊的心境,捕捉到了它,感觉到了它; 并且还发现,隐在薄云之中的明月,不时掀开面纱偷看一眼栖霞,又害羞地拽上。这一点点静中之动、幽中之明,写得很有韵味,非但没有破坏幽的整体境界,反而显得山更幽更静了。这里,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中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又互相渲染的。

最后两句 “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说自己之所以要夜晚独坐山间,不为别的,只为这清幽之境唯有夜间可得。诗人为僧人,他从夜之静坐中或许悟出了什么禅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笔下所描绘的栖霞山夜色和夜色下的栖霞,不一样也是“殊非昼所得”的山水美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