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原文|翻译|赏析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 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 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 既痛逝者,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921年12月

(本文选自 《孙中山全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赏析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之邀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虽为书序,却不介绍或评论书的本身,而就书论世,借序以热烈赞颂黄花冈烈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激励国人发扬光大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这是本序在内容上的特点。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之职,8月10日, 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 以谋国家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后便马上成立北伐大本营。他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值此肩负重任、义旗高举、讨贼兴师、整装待发之际,恰逢邹鲁求序,于是作者便借作序之机,以先烈之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言,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伟大精神鼓舞士气,进行战斗动员的檄文。

这篇序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抒情、议论水乳交融, 自然结合。以第一段为例:这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开篇首先概述革命之艰难险巇,赞扬了革命者的坚毅不挠精神。然后突出“三二九”之役,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8个字抒发了革命领袖深感失去大批优秀战士的痛惜之情。接着以饱蘸激情的笔锋,热情讴歌评价了这次战役:“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血战的悲壮场面,热烈赞颂了先烈的伟大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此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末句用“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比衬议论作了高度评价。全段把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于叙事说理中渗透着深情挚意。

文章二、三段与此类同,前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后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总之,全篇无论是记述辛亥广州起义,烈士墓碣修建和烈士事略编纂,还是评论起义的历史意义,论述撰序的目的,都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不失一篇情理并茂的序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