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曲·紫钗记·第六出·堕钗灯影》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汤显祖《【曲】·紫钗记·第六出·堕钗灯影》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原文】

【凤凰阁引】(生)绛台春夜,冉冉素娥欲下。香街罗绮映韶华,月浸严城如昼。(韦、崔)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生)笙歌世界酒楼台,鸡踏莲花万树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二兄,昨夜鲍四娘教咱今夜花灯,觑着那人来也。咱于万烛光中,千花艳里,将笑语遥分,衣香暗认,不枉今年玩灯。道犹未了,远远望见王孙仕女看灯来也。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下)(王孙仕女笑上)

【园林好】谢皇恩灯华月华,谢天恩春华岁华。遍写着国泰民安天下,遨头去唱声哗。(下)

【前腔】 (老旦引旦、浣上)好灯也! 说灯花南天门最佳,香车隘挑笼绛纱。喝道转身停马,尘影里看谁家。

呀,那里黄衫大汉,一匹白马来也。(下)(豪士黄衫拥胡奴二三人走马上)

【前腔】本山东向长安作傻家,趁灯宵遨游狭邪。听街鼓儿几更初打。(内笑云)前面好汉,是甚姓名?人高马大,遮了俺们看灯路儿也。(豪笑介)问俺名姓,黄衫豪客是也。说遮了路呵,胡雏们去了也,灯影里一鞭斜。(下)

【前腔】 (生、韦、崔上)逞风光看人儿那些,并香肩低回着笑歌。天街甃琉璃光射,等的个蓬阆苑放星槎。(望科介)(虚下)

(老旦、浣同旦上)好耍歇也。

【前腔】绛楼高流云弄霞,光滟潋珠帘翠瓦,小立向回廊月下,闲嗅着小梅花。(生、韦、崔上)(旦、众惊下)(落一钗科)

(生)呀,二兄,胜业坊来的可是那人? 真奇艳也! 兀的不是梅梢上挂钗,厮琅的坠地也。

【江儿水】 则道是淡黄昏素影斜,原来是燕参差簪挂在梅梢月。眼看见那人儿这搭游还歇,把纱灯半倚笼还揭,红妆掩映前还怯。(合)手捻玉梅低说,偏咱相逢,是这上元时节

(浣挑灯笼照旦上)呀,老夫人归去,咱去寻钗来也。(韦)那人来寻钗也,俺二人前门看灯去,兄可与之小立片言,看是那人否。(生)请了。(韦、崔下)(旦寻钗科)不见钗,这不做美的梅梢也!

【前腔】止不过红围拥,翠阵遮,偏这瘦梅梢把咱相拦拽。(作避生介)喜回廊转月阴相借,怕长廊转烛光相射。(生做见科)(旦)怪檀郎转眼偷相撇(11)。(生笑介)吊下钗哩! (旦)可是这生拾在? (合前)

【玉交枝】(生)是何衙舍? 美娇娃走得吱遮(12)。 (浣)是霍王小姐。(生)奇哉! 奇哉! 就是小玉姐么? (浣)便是。(生)小生慕之久矣,因何独行到此? (浣)来寻坠钗。(生)你步香街不怕金莲踅(13),总为这玉钗飞折。(浣)秀才,可见钗来? (生)钗到有,请与小玉姐相叫一声。(旦低声云)浣纱,这怎生使得!且问秀才何处? (生)陇西李益,表字君虞,排号十郎,应试来此。(旦作打觑低鬟微笑介)鲍四娘处闻李生诗名,咱终日吟想,乃今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作听径前相揖科)呀,今小姐怜才,鄙人重貌,两好相映,何幸今宵。(旦作羞避介)钗喜落此生手也。钗,你插新妆宝镜中燕尾斜,到檀郎香袖口是这梅梢惹。浣纱,叫秀才还咱钗也。(合)怕灯前孤单这些,怕灯前孤单了那些。

(生)请问小玉姐侍者(14),咱李十郎孤生二十年余,未曾婚聘,自分平生不见此香奁物矣,何幸遇仙月下,拾翠花前。梅者媒也,燕者于飞也(15),便当宝此飞琼(16),用为媒采,尊见何如? (浣恼介)书生无礼,见景生情,我待骂你呵! (旦)劣丫头是怎的来?

【前腔】 花灯磨折,为书生言长意赊。秀才,咱钗直千金也。(生)此会千金也。(旦背笑介)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遇蓝桥那般欢惬(17)。还俺钗来。(生)选个良媒送上。玉花钗,他丢下声长短嗟,玉梅梢咱赚着影高低说。(合前)

(浣)夫人候久,咱们家去也。

【川拔掉】 箫声咽,和催归玉漏彻。(旦)为多才情性骄奢,为多才情性骄奢,没些时月痕儿早斜。浣纱,叫秀才还咱钗来。(作斜拜生科)(合)乍相逢归去也。

【前腔】 (生揖科)花灯夜,有天缘逢月姐。(浣)秀才,你把个香闺女觑得眼乜斜,你把个香闺女觑得眼乜斜,留了咱燕钗儿贪他那些? (合前)

【尾声】 (生)玉天仙罩住得梅梢月,春消息漏泄在花灯节。(旦作低声回唱)明朝记取休向人边说。(旦、浣下)

(生吊场)奇哉! 奇哉! 李十郎今夜遇仙也。

【玉楼春】婵娟此会真奇绝,睡眼重惺春思彻。他归时遥映烛花红,咱待放马蹄清夜月。

哎! 鸾影催归,燕钗留在,教小生怎生回去也!

【玉楼春后】 (崔上)天街一夜笙歌咽,堕珥遗簪幽恨结(18)。(韦上)那两人灯下立多时,细语梅花落香雪。

十郎,可是那人? (生)真异人也。

【六犯清音】他飞琼伴侣(19),上元班辈(20),回廊月射幽晖。千金一刻,天教钗挂寒枝。咱拾翠,他含羞,启盈盈笑语微。娇波送,翠眉低,就中怜取,则俺两心知。(韦、崔)少甚么纱笼映月歌浓李,偏似他翠袖迎风糁落梅(21)。(生)恨的是花灯断续,恨的是人影参差。恨不得香街缩紧,恨不得玉漏敲迟。把坠钗与下为盟记。(合)梦初回,笙歌影里,人向月中归。

(崔)既此女子于兄分上非浅,不可负也。

【尾声】玉天仙去也春光碎。这一双情眼呵,怎禁得许多胡觑。(生)咱半生心事全在赏灯时。(生下)

(崔、韦吊场)你看李生一见娇姿,风魔而去,我们学老成些。闻得崇敬寺烧千佛灯,且去随喜一会(22)

帝里风光醉梦间,他年少遇仙还。

只应不尽孤眠意,犹向空门弄影看。

[注] ①绛台:烛台。②素娥:嫦娥。③鸡踏莲花:一种灯彩。④九枝:灯的支架,作枝形。⑤遨头:太守的别称。《成都记》:“太守出游,士女则于木床观之,谓之遨床,故太守为遨头。” ⑥喝道:旧日官员出行,前面开路者大声呵止行人躲避,称呵道。⑦傻家:疑即洒家。⑧蓬阆苑:蓬莱、阆苑,都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放星槎:用张骞乘槎至天河典故,这里用以形容灯市。⑨胜业坊:长安街坊名,霍小玉家住处。⑩上元:即元宵节。(11)檀郎: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昵称。 撇:同瞥。(12)吱遮:很,厉害。这里指行走费力貌。(13)金莲踅(xuè):脚步歪斜不稳。金莲,古代对女子小脚的称呼。(14)侍者:身边、左右的人。这里是对丫环浣纱的尊称。(15)“燕者”句:《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后常用以称说美好的婚姻。(16)飞琼:指钗。飞,因钗为燕形,故云;琼,美玉。(17)蓝桥:据《太平广记》引唐裴鉶《传奇》:唐裴航过蓝桥驿,见路旁茅舍一老妪绩麻,航渴求浆,妪呼云英携一瓯来,航饮之,真玉液也。欲娶玉英为妻,妪谓需以玉杵为聘。航访得玉杵归,更为捣药百日,遂与云英结婚而成仙。(18)堕珥遗簪: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19)飞琼:古仙女名。见旧题汉班固《汉武内传》。(20)上元:上元夫人,亦古仙女名。见同上。(21)糁(sǎn):原是把米和在羹汤里。这里是飘洒、散落之意。(22)随喜:游谒寺院叫随喜,意谓随缘欢喜。

【鉴赏】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早的作品,作于他在南京任太常博士期间。十多年前,他写了《紫箫记》。他在《紫钗记题词》中说:“《记》初名《紫箫》,实未成,……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可见《紫箫》是未完成而又不成功的作品。《紫钗记》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写的,但它不仅是删润和完成了后者,而且实现了一个成功的飞跃。

《紫钗记》取材于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又有新的创造。故事叙述陇西才子李益在京城长安,欲觅佳人。而原霍王宠婢净持亦欲为女小玉求偶。由媒人鲍四娘从中撮合成婚。李益考中进士,当朝丞相卢杞之弟卢太尉恨李益不来参拜,有意报复,将他派到关西节度使刘公济部下为记室,出征河西。三年后,又将他调到孟门自己军中参军事,不许回家,并有意召他为婿。小玉失去李益消息,要出资请人打听,遂托人将自己插戴的紫玉钗卖掉。不意紫玉钗正为卢府所得。卢太尉借此散布小玉已改适他人和李益已再婚卢府的谣言以绝李益与小玉之念。豪士黄衫客闻知此事,颇为不平,遂以计使李益与小玉相见,二人得以团圆。

《堕钗灯影》为原剧第六出,别本又题作《堕钗》。写上元之夜,小玉一家到街市观灯,李益事先得知,也与朋友崔允明、韦夏卿来观灯,实则为观看小玉。小玉头上的紫玉燕钗不慎被梅树枝挂落,为李益拾得,在拾钗、寻钗之际,二人得以初通消息。从情节上说,本出实为全剧开端,因为二人婚姻虽由家长之命、媒妁之言促成,但汤显祖以写情为宗旨,尤其对霍小玉的情,写得非常浓烈。如果没有这一出,全剧就只写得一个太尉弄权的故事,不会那么深刻感人。

本出戏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也就是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从开头到第五支【园林好】可名之为“看灯”。第二个场面从生及韦、崔再次上场到旦、浣下,包括【江儿水】到第一个【尾声】七支曲子。是本出戏的主要部分,可称之为“堕钗”。其余是第三个场面,有四支曲子,姑称之为“留连”。

先说第一个场面:看灯。除了所有本出应出场的人物都在这一场面出场以作交待之外,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黄衫客的亮相。黄衫客是个戏不多,但却十分重要的人物。前面大半部情节与他无关,而后面没有他,就没有团圆的结局。但是如果让他在结局时再出现,又过于突兀。所以汤显祖让他在戏的开头就出现一次,在第十出《借马》中可算不照面地出场一次。这就是古代文论家所说的前后照应的“草蛇灰线”法。清梁廷枏《曲话》把这一安排看作《紫钗》最成功之笔。他说:“《紫钗记》最得手处,在观灯时即出黄衫客,下文‘剑合’自不觉突。而‘借马’折避却不出,便有草蛇灰线之妙。”没有戏却为交待而交待,让一个人物出场,就会给人生拉硬扯的印象,这在戏曲中几乎是通病。但这出戏的黄衫客出场却使人感到相当自然。因为是灯市,就会有许多看客。黄衫客及其随从作为一群看客就比较自然了。但仅仅是看客,和其他龙套一起走一下过场,又不能给观众留下印象,不能达到交待这一重要人物的目的,所以作者在这里还写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内笑云)前面好汉,是甚姓名?人高马大,遮了俺们看灯路儿也。(豪笑介)问俺名姓,黄衫豪客是也。说遮了路呵,胡雏们,去了也!”这样既描写了灯市的热闹拥挤,又突出了黄衫客,并以“人高马大”一笔勾勒了他外形的威武。仅仅外形还不够,还应该有性格。这个“豪士”在演出时,一般是会以净脚应工的,在外形上和其他戏里的“花花太岁”恐怕不大容易区别。于是作者写了其他看客要他让开,他不仅不恼怒,而且呵呵一笑,立即服从了。这个细节,一下就使这个人物给观众留下善良的印象从而产生好感,为以后他的侠义行为埋下了伏笔。如此精细又如此自然,可见匠心。

灯市的热闹拥挤除了黄衫客一群和后面的人叫喊外,主要人物的频繁上下场也起到了渲染热闹气氛的作用。戏曲用象征手法,使用演员要简洁,如果作者是用一大群无名群众龙套式地过场看灯,那就太笨拙了。写热闹拥挤不仅是为了渲染气氛,从情节上也是必须的。因为小玉的钗,正是因为拥挤(包括因李益等上场而惊避)才被挂落的。

本出戏和元杂剧《西厢记》的《惊艳》在作用上颇为相似,都写一见钟情。在写法上汤显祖明显地受了王实甫的影响。杂剧的体制有“一人主唱”的限制,大部分戏只能由张生边唱边做,莺莺当时只有“秋波一转”和迟疑的脚步可以稍稍表情达意。而传奇则不然。汤显祖正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传奇唱做可以多元化的优越性能。他设计了一个贯穿全剧的中心道具紫玉钗,在本出第二个场面通过紫玉钗这个媒介,以“堕钗”“拾钗”“寻钗”“索钗”等几个过程写二人的初次见面,使得三个角色(包括丫头浣纱)都有戏可做,在戏剧性的冲突中,人物内心得到了刻画,情感得到了表达。【江儿水】一曲写李益拾钗时的庆幸心理和惊喜的情感,【前腔】写小玉躲避灯影时的娇羞和内心的喜悦。【玉交枝】加进了浣纱。三人的寻钗、索钗以戏剧动作表演,便趣味横生。这支贯穿全剧的道具紫玉钗,在这里也被做足了文章,为以后的重要情节“卖钗”打下了基础。同时这里还结合追忆鲍四娘说亲时的印象,把媒妁之言的婚姻转换成了爱情,使人物内心活动更加丰富。经过寻钗、索钗这一过程,两个人物心理有了变化,也就是性格有了发展。【川拨棹】后的【尾声】生唱“玉天仙罩住得梅梢月,春消息漏泄在花灯节”说明他已经接受到了小玉那里传来的爱的信息。小玉唱“明朝记取休向人边说”则表明小玉也已经接受了李益的传情,有了内心的秘密。

第三个场面是小玉下场后,李益对刚才艳遇的回味。与《西厢记·惊艳》相比,也颇为相似。【六犯清音】一曲写李益回味刚才的情景:“少甚么纱笼映月歌浓李,偏似他翠袖迎风糁落梅”概括而又富有诗意。“恨的是花灯断续,恨的是人影参差。恨不得香街缩紧,恨不得玉漏敲迟”数句写小玉去后李益的心理活动,也较生动并且符合人物性格。不过比起《西厢记·惊艳》里莺莺下场后张生的种种风魔之状的淋漓尽致的描写,本出似略逊一筹。李益不像张生那样是一个带喜剧色彩的人物,但崔、韦两个陪衬人物,可以来点幽默,使之丰富一些,但作者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像《西厢记》里的法聪一样,而是写他俩一本正经地对李益说:“既此女子于兄分上非浅,不可负也。”这就似乎显得呆板无趣。

《紫钗记》是作者自己和评论家们都认为还没有脱尽《紫箫》华艳绮靡习气的作品。但应该说作者是作了努力并且是有成绩的。吴梅先生甚至认为“工词者,或不能本色,工白描者,或不能作艳词。唯此记浓丽处,实合玉溪诗、梦窗词为一手;疏隽处,又似贯酸斋、乔梦符诸公。”指出了《紫钗记》有疏隽的一面,我以为本出曲辞在风格上正是属于疏隽的一类。试看【江儿水】中李益见堕钗“则道是淡黄昏素影斜,原来是燕参差簪挂在梅梢月”,小玉唱的“止不过红围拥,翠阵遮,偏这瘦梅梢把咱相拦拽”,都写得很清丽流转。又如写小玉在被月光和烛光照射下暴露了身影而产生娇羞的心态时唱:“喜回廊转月阴相借,怕长廊转烛光相射,怪檀郎转眼偷相撇。”这些曲文都不仅明白晓畅,而且与心理刻画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