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梁昭明太子撰《文选》1,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2,成自称尽善。高德之士3,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4,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5,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赞,往往盈帙6?盖身后立节7,当无诡随8,其应诠拣不精9,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10,为知音所痛。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11。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安详所来12,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致13,语少切对14,或五字并侧15,或十字俱平16,而逸价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17,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18,都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19,将何用之?

自萧氏以还20,尤增矫饰21。武德初22,微波尚在23。贞观末24,标格渐高。景云中25,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26,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尊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

璠虽不佞27,窃尝好事,常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28,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29,皆河岳英灵也。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称。诗一百七十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30,终乙酉31。论次于序,以品藻各冠于篇额32。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33,终无取焉。

【注释】 1梁昭明太子:即萧统。南朝梁武帝长子,武帝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2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指《文选》之后,出现在《河岳英灵集》之前的《词林》、《文海》、《小词林》等十几种。 3高德之士:德识高超的人。 4大同至于天宝:大同;梁武帝年号,自公元535年至545年。天宝,唐玄宗年号,自公元742年至756年。 5灼然可尚:成就显著可以效法的。 6岂得逢诗辄赞,往往盈帙:岂可以把看到的诗一一赞赏,纂录起来便是满满的卷帙。 7身后立节:身后,当作身前。立节,谓选家选录的标准应该谨严。 8诡随:《诗经·大雅·生民》:“无纵诡随”。这里借作随声附和。 9诠拣:选择。 10众口销铄:《国语·周语》:“众口铄金。”铄,销熔。众人的议论可以销铄金石,喻其力量之大。 11雅体野体鄙体俗体:后三体基本无甚区别,皆与雅体相对立。 12安详:《四部丛刊》影明刻本《河岳英灵集》及《文镜秘府论》俱作委详,疑误。 13曹刘诗多直致:直致指质直而言。即钟嵘《诗品》所称“曹公古直,”曹丕诗“鄙质如偶语,”刘桢“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之类。 14语少切对:语,指诗句。切对,指平仄谐和的对句,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所说:“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15五字并侧:侧即仄。如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五字皆为仄声。 16十字俱平:如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长裙随风还。” 17 瓶,语出《左传》,意即提瓶汲水,所获甚少。肤受:此指学问上仅得皮毛。 18言常有余:言,指辞。这句谓辞浮于意。19箧笥:指书箱。 20萧氏:指萧梁。 21矫饰:指词藻音律两方面更加考究。 22武德:唐高祖年号,自公元618年至626年。 23微波:指六朝崇尚词藻音律的残余诗风。 24贞观:唐太宗年号,自公元627至649年。 25景云:唐睿宗年号,自公元710至711年。 26开元:唐玄宗年号,自公元713至741年。 27佞:才能。 28退迹:辞官归隐。 29粤若:同“曰若”,作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30甲寅:指玄宗开元二年(714)。 31乙酉:玄宗天宝四年(745)。 32品藻各冠于篇额:《河岳英灵集》于每个作家作品之前,各有评语。额,在人面的上部,用以指前。 33权压梁窦:梁,梁冀。窦,窦宪。二家是东汉的权门贵戚。

【今译】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文选》,后来相效仿编选的有十几家,都自己夸耀尽善尽美。识见高超的人,大概没有全部赞同。何况梁武帝大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操笔写作的将近千人,除了有权势的达官贵人和赠财物请别人代写的,其中有显著成就可以效法的,不足五分之二。岂可以把看到的诗一一赞赏,纂录起来便是满满的卷帙。生前应该有严谨的标准,应当不要随声附和。由于选择不精细,白玉乱石相混杂,致使众人的议论可以销铄金石,使知音的人很痛心。

写文章有靠神思、有靠气势、有靠情感的,有雅体,有野体,有鄙体,有俗体。编选的人能够审查鉴别不同的体式,推究其根源,才能够确定它们的优秀和低劣,评论它们而决定采用和舍弃。至如曹操、曹丕父子和刘桢的诗多质直,诗中较少平仄谐和的诗句,有的五字全都是仄声,有的十个字都是平声,但他们的价值始终不能泯灭。然而那些知道的甚少和学问上仅得皮毛之流,指责古人不能辨别宫商之音,用词造句质朴无华,耻于向古人学习。于是追求片面,妄自穿凿附会,内容虽然不深刻,但常常辞浮于意,都不用比兴手法,只崇尚轻靡浮艳。虽然装满书箱,又有什么用呢?

自萧梁王朝以后,特别就词藻音律进行修饰。唐高祖武德初,六朝崇尚词藻音律的残余诗风仍然存在。唐太宗贞观末年,诗的风格逐渐高朗。唐睿宗景云年间,诗坛流行悠远深厚的风调。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和风骨才完备了。的确是由于皇上厌恶浮华,喜欢质朴,抛弃虚伪,追求纯真,使海内的诗人,一齐尊崇古诗的传统,周代的风雅比兴传统,在今天再次发扬光大。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一直好事,常常愿删弃选择众多的人才,称赞圣明朝廷的美好。正赶上我弃官归隐,能够满足我多年的愿望。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他们都是河岳的英灵,这个选集就以《河岳英灵》命名。共选诗一百七十首,分为上下卷。起于玄宗开元二年,终于玄宗天宝四载。序后有论,每个作家作品之前各有评语。假如名声和实际不符,诗才不符合选录标准的,即使他们权势超过梁冀、窦宪,终究不加以选录。

【总案】 齐梁以后,中国的声律理论逐渐完备,对于诗歌语言的提炼和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流风所致,却形成了追求形式的诗歌创作倾向。初唐以来,逐渐兴起了反对齐梁诗风的高潮。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就是有意以选集的形式倡导刚健质朴诗风的一种努力。

在这篇序言中。作者简要回顾了选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后,阐述了自己的诗歌主张,论述了诗歌的内容(理)和形式(言)并重的问题以及评价作品的标准。他认为作品不可偏重形式,所以理不足而言有余,无比兴而贵轻艳的诗篇,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然而,作者并没有否定形式的重要性,他既批判单纯追求声律词藻的形式主义诗风,又肯定了开元以来在“去伪存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声律、风骨两者兼备的新诗风。

《河岳英灵集》是唐人编的唐诗选本中最早最好的选本,它序言中的文学观点,它的选录标准,以及对每首诗的品评,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说理布局,层层深入,中心突出。表达多作史的考察,鉴赏多作对比立论。散中有骈,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