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午《望祭文丞相文》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王炎午《望祭文丞相文》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呜呼!扶颠持危,文山、诸葛2:相同虽同,而公死节3。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4。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5。事谬身执,义当勇决6;祭公速公,童子易箦7。何知天意,佑忠怜才;留公一死,易水金台8?乘气轻命,壮士其或9;久而不易,雪松霜柏10!嗟哉文山,山高水深11;难回者天,不负者心12!常山之舌13,侍中之血14:日月韬光15,山河改色。生为名臣,没为列星16;不然劲气17,为风为霆。干将莫耶,或寄良冶,出世则神,入土不化18。今夕何夕,斗转河斜19,中有光芒,非公也耶?

【注释】 1望祭:遥祭。 2扶颠持危:语出《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谓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扶持国家,是相国大臣的责任。文山:文天样的号,他举兵抗元,是南宋危亡之际的丞相。诸葛:诸葛亮。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在刘备死后扶持后主刘禅。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曾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说自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都是扶颠持危之意。 3相国虽同,而公死节:意思是说虽然文天祥和诸葛亮都是丞相,都在国家危难之时,尽到了扶持国家的责任,可是诸葛亮是病死的,文天祥是殉国而死的。 4张巡:据《新唐书·张巡传》载,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御史中丞张巡起兵同叛军作战,曾与许远一起力守睢阳,城破被俘,英勇不屈,壮烈殉国。秉:掌握。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能够旋转的机械,比喻为政之权。秉钧:执掌国家政权。文天祥是相国,故称“秉钧”。 5“名相烈士”四句:按照史传体例,名相和义烈之士要各立一类传记,两者各有特点。但文天祥兼备两者特点,为他立传就要将两类传记合而为一,像这样的人物,三千年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6谬:差错。执:拘囚。决:自裁,自杀。 7速公:速,催促,此作动词,指写《生祭文》盼望文天祥被俘后早日取义成仁之事。童子易箦:易,掉换。箦(ze责),竹席子。典出《礼记·檀弓》。 8易水金台:易水,在今河北省,流经易县,是战国时著名的义士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的起程之地;金台,即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延士之地。 9乘气:趁着一时的勇气。轻命:轻视、不惜自己的生命。其或:或许能够做到。 10雪秋霜柏:雪里的松,霜里的柏。 11山高水深:此比喻文天祥人格的高尚伟大。 12难回者天,不负者心:宋朝的灭亡无法挽回,但报国之心始终不变。 13常山之舌:典出唐代颜呆(gao稿)卿。安史之乱时,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起兵拒敌,被叛军所执,颜骂不绝口,被叛军割下舌头,壮烈殉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曾用此事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 14侍中之血:典出西晋末年嵇绍。西晋末年“八五之乱”时,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与成都五司马颖战于荡阴,司马越兵败,百官溃散,飞箭似雨,侍中嵇绍用自己的身躯来保护惠帝,被乱箭射死,血溅帝衣。事后,左右欲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污,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15韬:收敛。 16生为名臣,没为列星:古人认为忠臣贤士死后,当时人们认为他化为了南方的火星朱鸟,这是一种人们对他崇敬怀念、寄托哀思的看法。 17不然劲气:劲气,强劲之气,喻正气。“不然”,海虞瞿氏藏旧钞本作“凛然”。 18干将莫耶:皆宝剑名,为春秋时吴国著名铸剑工匠干将、莫耶夫妇所铸。良冶:优秀的冶铸能手。出世则神,入土不化:这种剑,出世时功用神奇,埋进了土里也不会朽坏。 19斗转河斜:斗,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河,天河,银河。

【今译】 啊!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支撑危局,扶持国家,这是相国大臣的责任,文天祥和诸葛亮都是丞相,都在国家危难之时,尽到了扶持国家的责任,可是,诸葛亮是病死的,文天祥则是殉国而死的。文天祥和张巡为了扶持国家,把国家从危难中解救出来,都身体力行地倡导忠义,起兵英勇抗敌,结果都壮烈殉国,可是,张巡只是御吏中丞,没有丞担国家危亡的相国重任,而文天祥则是执掌国家政权、承担着国家兴亡重任的丞相。古人立传,名相和义烈之士各立一类传记,而文天祥则兼勾两者,因此为他立传就要将两者合而为一,像这样两者兼备的人物,三千年来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既然国家的事情已经差错,无法再扶持,自己也被敌人拘囚了起来,以义理而言,应当勇于自杀殉节。我写《生祭文》盼望您、催促您早日就义,这和曾参的童子在曾参临死前,让他按礼法换掉华美的竹席,促使曾参早死的做法是一个意思。哪里知道,上天要保佑忠良之臣,怜爱杰出的贤才,让您留下来囚禁了三年多时间,才让你在战国时著名义士荆轲刺秦起程之地和燕昭王招贤黄金台所在之地的燕地,成就了殉国的大节呢?逞一时之勇,不惜自己的生命,慷慨赴死,一般的豪杰之士或许能做得到,但要坚持三年多,始终不改变节操,从容就义,这才真正是傲雪的苍松,经霜的翠柏啊!可敬可佩啊文山先生,您的人格和节操,犹如山那样高,水那样深。虽然宋朝的灭亡您难于挽回,但您的抗敌之志、报国之心始终不变!您的壮烈殉国,就如唐代的颜杲卿和西晋的嵇绍以身殉国一样悲壮,日月为之无光,山河为之动容而变色。您生为一代名相,死后化作天上的星宿、您的浩然正气,化为风雨和雷霆、永存于天地间。您寄于铸剑名匠之手,化为干将莫耶那样的宝剑。这样的宝剑,出世则功用神奇,入土也永远不朽。宝剑的精气上彻于天,你看,今夜天上斗宿星和银河之间的光芒,不就是文山先生所化吗? (金其桢)

【总案】 王炎午临安陷落后,谒文天祥,散家资给军饷,以倡士民助义之心。天祥留置幕府。后以母病归。天祥就义后,隐居不仕,致力于诗文。其所著《望祭文丞相》一文见于《吾汶稿》卷四。本文原有短序曰:“相国文公再被执时,余尝为文生祭之。已而吉水张千载弘毅自燕山持丞相发与齿归。呜呼,丞相既得死矣!谨痛哭望莫,再致一言。”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是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起兵抗元,兵败被执,拘囚于大都四年,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天祥被俘后,王炎午曾作文生祭之,以激励其杀身成仁,为国死节。天祥就义后,作者又作了这篇《望祭文》,歌颂英雄坚贞不屈、壮烈殉国的民族气节,寄托自己的沉痛哀思。

作者抓住文天祥两点难能可贵之处,“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乘气轻命,壮士其或,久而不易,雪松霜柏”,写出了文天祥的伟大杰出之处和作者无限的景仰敬慕之情。哀悼天祥,语调慷慨,情感浓烈,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作者紧扣英雄之死,于沉痛之中更见悲壮。想象文公精神不死,化为剑气,写出了英雄就义的壮烈,英雄之气长留。而篇末“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邪。”咏叹悠悠,情韵不绝。令人难以自己,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