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2,犹不可期3,况乎天理之溟漠4,又安可得而推5?惟公生有闻于当时6,死有传于后世7,苟能如此足矣,而又亦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8,智识之高远9,而辅学术之精微10,故充于文章11,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12。其积于中者13,浩于江河之停蓄14;其发于外者15,烂如日星之光辉16。其清音幽韵17,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18;其雄辞闳辩19,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20,上下往复21,感世路之崎岖22,虽遭屯邅困踬23,窜斥流离24,而终不可掩者25,以其公议之是非26。既压复起,遂显于世27,果敢之气28,刚正之节29,至晚而不衰30。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31,顾念后事32,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33;及夫发谋决策34,从容指顾35,立定大计36,谓千载而一时37。功名成就38,不居而去39,其出处进退40,又庶乎英魄灵气41,不随异物腐散42,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43。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44,且犹为涕泣而歔欷45,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46,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47。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48!
【注释】 1本文是作者为欧阳修写的一篇祭文。欧阳修于宋神宗五年(公元1072年)去世,被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2致:做到,达到。 3犹:尚且,还。 期,一定。 4天理:天道,与“人力”相对。 溟:幽暗。漠:通“寞”,寂静无声。溟漠,幽暗不明,无法捉摸。5推:推知。 6闻(wen问):名望,声誉。 7传(chuan船):指道德、学问与文章能流传不朽。 8器质:器度和品质。 9智识:智慧,才识。 10辅:辅助。 精微:精深细微。 11充:充塞。12瑰琦:形容文象玉般的珍奇美好。瑰(gui规),次于玉的美石。琦(qii奇),美玉。 13积于中者:蕴蓄在胸中的。 14浩:广大的样子。停蓄:汇聚。 15发于外者:表现在文章议论方面的。 16烂:光芒灿烂。 17清音幽韵:清幽的音韵。 18飘风:大风,旋风。 骤:马奔驰,引申为快速。 19闳(hong洪)辩:宏大的辩论。 20仕宦:做官。四十年:欧阳修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岁时中进士;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至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十五岁时在蔡州任上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带职致仕(告老回家),其间共四十年。 21上下:指官位升降。 往复:指贬官外调和召回朝中。 22世路:人生道路。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此喻人生道路艰难。 23屯遭(zhun zhan谆沾)困踬(zhi至):遭遇许多困难。屯遭,《易·屯》:“屯如遭如”,谓处于困难之境。 困踬,事情不顺利。踬,被绊倒。 24窜斥:放逐排斥。流离:转徙离散。 25掩:淹没。 26以:因为。 27压:压抑,指被贬。 起,起用。 显:显达。 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三十岁时因写《与高司谏书》替被贬的范仲淹说公道话,被贬为夷陵令。后几次迁调,三十七岁时被召还知谏院,三十九岁遭谗第二次被贬知滁州。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十七岁拜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以后逐渐显达,受到皇帝信任。 28果敢:有决断,敢作敢为。 29刚正:刚强正直。30衰(cui崔):减少。 31方:当。 临朝:执政。 32顾:惦念,思念。 33寄:托付。 社稷:国家。 34发谋决策:策划计谋,决定策略。35从容:沉着,不忙乱。 36立定大计:指扶立英宗为帝。仁宗嘉佑六年(1061)欧阳修以参知政事身份与宰相韩琦奏请仁宗立其侄赵曙为皇子。嘉佑八年三月三十日夜,仁宗病死。次日黎明,欧阳修等辅臣入宫帮助皇后当机立断,召皇子赵曙(当时还没有立为太子)即位,号英宗。37千载而一时:千年难逢的大事却在一时得以决断。 38功名成就:功绩和声名都获得了。 39不居而去:不自居功而请求退职。神宗即位后,欧阳修因受朝臣攻击,多次上表辞官。神宗熙宁四年终获准。 40出处:出仕、隐退。 41庶乎:大概可以说。 42异物:指人以外的东西,如草木之类。, 43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传说帝尧让位给许由,许由不受,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之下,颖水(发源于河南登封县的颖谷)之阳隐居。欧阳修葬在河南新郑县,靠近箕山颖水。 湄,河岸,水滨,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44不肖:不如贤人的人,不是指坏人。 45涕泣:哭泣流泪。 歔欷(xu xi虚希):哭泣时抽噎。 46平昔:往日。 47向慕:向往敬慕。 瞻依:瞻仰、凭依。48其谁与归:同谁一道呢?其,语气词。归,归附,归依。
【今译】 有些尽人力能做到的事,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何况天道幽晦渺茫,又哪里能够揣度呢?只有您活着显声名于当代,死后道德学问流传不朽。如果一个人能这样就足够了,又有什么值得悲伤呢!
象您的器度和品质是那样的深厚,智慧和见识是那样的高远,加上又有精粹深邃的学问辅助,所以充塞在文章里,表现在议论上,都豪健壮美,奇巧美好。蕴蓄在胸中的,象江河水流汇聚一起那样广大浩瀚;表现在文章议论上,象太阳星辰的光辉那样光芒灿烂。那清幽的音韵,象疾风急雨飘然而来;那雄健的文辞、宏大的辩论,象轻车骏马奔驰那么酣畅。当今的学者,无论认识您还是不认识您的,读了您的文章就可以了解您的为人。
唉!自从您走上仕途,四十年来,官位的升降,外放内迁一直没有间断。您深感人生的道路是那样坎坷艰难,即使处境困厄,受放逐、遭排斥,四处流落,但终究是不可埋没的,因为是非自有公论。您既受贬谪,又被起用,终于逐渐显达起来。您那敢作敢为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一直到晚年也没有减少。
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年,惦念皇位继承的事,曾说过像您这样是可以付托国家安危重任的。到了策划计谋决定策略时,您态度从容,行动果断,迅速决定了国家大计,可称是千年难逢的大事而在一时得以决断。而您功成名就,又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您的出仕或隐退,大概可以说是精神永存,不随他物腐败散失,而永远留在箕山和颖水的旁边。
然而天下无论贤人或不贤的人,尚且为您痛哭流涕、歔欷感叹,何况朝中的士大夫,从前往来交游的人呢,我更对您衷心向往敬慕而瞻仰凭依。
唉呀!盛衰兴败的道理从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回顾不能忘情的,就是感念不能再见到您,我将同谁一道呢!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宋大家王文公文钞》卷十六:“欧阳公祭文,当以此为第一。”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四:“一气浑脱,短长高下皆宜。祭文入圣之笔。”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古文读本》卷三十:“一气奔驰, 不可控抑。
此即介甫低为在一国则乱一国,在天下则乱天下者也。而祭文又推服如此,岂由中之言耶!特其文,可与子瞻篇并传。”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是篇段段叙来,可与本传相表里。而一气浑成,渐近自然,又驾大苏而上之矣。”
【总案】 王安石是靠欧阳修的推荐提拔登上文坛,走上仕途的,后来虽政见不合,但当欧阳修去世时,他还是无比沉痛写下祭文,怀念讴歌这位谊兼师友的长者。文章对欧阳修的学识、文章、政绩、人品作了极高评价,将知己之感、无限敬爱仰慕之情、不可复见之悲,一一倾泻于笔端。
文章重点突出,凝炼概括而又内容丰厚。作者从欧阳修仕宦四十年中只抓住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选取几件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二段赞文章,用形象化比喻从“积于中”谈到“发于外”,把文与人紧密联系起来。三段在对照中盛赞其不惧压抑排挤的刚正气节。四段用仁宗的倚重,欧阳修不负重托立英宗、安社稷的大功和不居功而去的高风亮节,赞誉其功绩与道德。不溢美,不虚诞,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神情风采。
全文感情充沛,大量排偶句式的运用和全篇通押一韵,造成强烈的节奏感,显得气势奔放。行文中运散入骈,收纵转折自如,形成了抑扬顿宕之势,显现出了一唱三叹的情致,读后令人回肠荡气。全文围绕一个悲字展开议论抒情,前面四段盛赞欧阳修生有闻、死有传,可以无憾无悲。后面转而以天下人悲衬士大夫之甚悲再转入自己悲之不胜。层层转折,低昂吞吐,感情愈转愈沉痛,言已尽而情难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