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心史总后叙》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成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计诗二百五十首,《杂文》自《两盟檄》而下凡四十篇,又前后自序五篇,总目之曰《心史》,毋乃僭乎1?夫天下治,史在朝廷;天下乱,史寄匹夫。史也者,所以载治乱,辨得失,明正朔,定纲常也2。不如是,公论卒不定,亦不得当史之名3。史而匹夫,天下事大不幸矣4!
我罹大变,心疢骨寒5。力未昭于事功,笔已断其忠逆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大事未定,兵革方殷7。凡闻语正大事,必疾走而去,不肯终听,畏祸相及,况此书耶?则其存不存,诚非可计,纸上语可废坏,心中誓不可磨灭。若剐、若斩、若碓、若锯等事,数尝熟思冥想——至苦至痛,庸试此心,卒不能以毫发紊我一定不易之天8。熟知心之所以为心者,万万乎生死祸福亦莫能及之9;盖实无所变,实无所坏,本然至善纯正虚莹之天也10。以是,敢誓曰《心史》。且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纵大于天地,亦不能违乎此心11;既秉誓不变,决当有成,必然之理12。我断断为大宋办中兴事,即所以报我父母大德,天理一本而已矣13。敬沥血为语,发明《心史》之义,荐序于后云14。维大宋德佑辛巳岁季冬十有八日,思肖后叙。
【注释】 1《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杂文》:郑思肖曾著有《心史》,因迫于元统治者的残酷民族压迫,生前未能问世,用铁函固封放在苏州承天寺井里,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冬,因久旱淘井。才被发现出来,流传于世。《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杂文》都是《心史》编集的大标题。《两盟檄》:《杂文》的首篇。目:名称,引申为称。僭:超越本分。封建时代,史是官修的,个人著述名之为史,被视为僭越、狂妄的行为。 2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引申为泛指寻常的个人。明正朔:正,指正月,一年之始;朔,指初一,一月之始。正朔即一年的第一天。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也即成为改朝换代之代称。要反对别人“改”,就要“明”,如作者写本文时已是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其时宋已亡三年,而作者仍用宋朝德佑年号,即是“明正朔”之意。定纲常:纲常即三纲五常,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刚;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此处泛指封建道德。“定”的意思是指要通过修史来阐明它。 3卒:终,终于。引申为最后,最终。 4史而匹夫,天下事大不幸矣:要由普通的个人来执笔写史,那国家一定遭到了极大的不幸。古代史书,由朝廷的专职史官执笔,而现在由普通的“匹夫”来写史,这就是说国家已亡,已无史官,这句话表现了对宋政权覆灭的沉痛感情。 5我罹大变,心疢骨寒:我,指宋朝;罹(li离):遭遇;大变:指宋被元灭亡。疢(chen称):病。 6昭:显扬;彰明。事功:指抗元复宋大业。 7大事:指复国中兴大业。殷:盛,发展。 8剐,斩,碓(dui对)锯:酷刑名。熟思:反复考虑。冥想:默想、深思。庸:用。9熟知:深知。《吕氏春秋·重已》:“此论不可不熟。”及:达到,影响。10盖:发语词。实:实在。本然:本来就是如此的。虚莹:纯洁、晶莹。天:天理,引申为“天良”,“良心本性”。 11且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纵大于天地,变不能违乎此心:天地的万种变化都是从人心产生的,纵然比天地更大的变化,也不能违背人心中的理。这是陆九渊“吾心即宇宙”的唯心主义观点在作者文中的反映。 12秉:执持。 31天理一本:本于天理良心的要求。两件事(指大宋中兴复国和报父母大德)出于一个本源,故云“一本”。 14发明:阐发、说明。荐:献。
【今译】 《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计二百五十首诗,《杂文》卷自首篇《两盟檄》以下共四十篇,还有前后自序五篇,我把自己的这些文稿合在一起总称为《心史》。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超越本分呢?天下安定时,史是由朝廷的史官修的;但是在天下动乱、朝廷已不复存在的时候,修史之事就只好寄托给寻常的个人。所谓史,它的内容就是要记载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明确国家的年号历法,阐明道德规范。不这样的话,那公正的结论最后就无法定下来,所写的东西那也就不能称其为史。要由寻常的个人执笔来撰写国家的史,这件本身就是国家的大不幸了。
我大宋朝现在遭到被元灭亡的大难,心病骨寒。现在所具有的力量还不足以取得抗元复宋大业的成功,原来朝廷的史官也已不再记述臣子中的忠良和叛逆。我所写的诗和文,实际上国事、世事、家事、个人自己的事和心理想的事都连在一起。现在,复国中兴大业尚无最后结果,战争正在发展。人们凡是听到正在说抗元复国中兴这件事的,都赶快远远走开,不肯听下去,只怕灾祸会落到自己头上来,遭到连累,更何况我这本书呢?所以说我这本书能不能留存下来,流传于世,实在无法估计。然而,尽管写在纸上的话可以被废弃和销毁,可是我心中抗元复宋的誓言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如果说因此而遭受被剐、被斩、被碓、被锯的酷刑,我都反复地考虑和深思过,这些酷刑固然是极其痛苦的,但是用它们来考验我的心,全不能使我坚定不移的意志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和改变。我深深知道,心之所成其为真正的心,就是因为任何生死祸福都不能使它受到影响和改变,因为天理良心本来就是最完善、纯正和高洁的,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它和毁坏它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敢把自己写的文稿立誓称为《心史》。况且,天地的万种变化都是从人心产生的,纵然比天地更大的变化,也不能违背人心中的天理。既然我已经发誓要复国中兴,那就应当有所作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之所以一定要为大宋操办中兴复国之事,就是要报答我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大德,是本于天理良心的要求。我恭敬地用自己的血写下这些话,来阐发说明我写《心史》的含义,作为序献于《心史》的后面。大宋德佑辛已岁冬十月八日,思肖后叙。 (金其桢)
【总案】 作者宋亡后改名思肖,字忆翁,号所南,都有纪念赵宋的意思。他是宋末诗人、画家,为太学生。宋亡隐居苏州。所作诗画乃至生活举止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画兰不著泥,意为国土不存,日常坐卧必向南,意为宋在南方。所著《心史》,原用铁函固封置苏州承天寺古井中。明崇祯11年冬,因久旱淘井,始被发现,流传于世。
《心史总后叙》是《心史》全书的总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心史》所著的篇目。在封建时代,史是官修。私人著史,是僭越行为。所以,作者接着就发人所疑,解释自己著史的原因。“天下乱史寄匹天。”自己将“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记录下来,是“力未昭于事功,笔已断其忠逆”的存忠义救亡宋之举。表现出作者的一腔亡国之痛和慷慨大义。接下来,作者又进一步说明自己为什么以心名史。正因为作者有“纸上语可废坏,心中誓不可磨灭”、“至苦至痛,庸试此心,卒不能以毫发紊我一定不易之天”这样万死不变的反抗之心,所以才“敢誓曰《心史》”。作者“敬沥血为语,发明《心史》之义”,慷慨激昂,沉痛悲壮。充分表现出了抗元复国的愿望和不向民族压迫屈服的坚定意志。精神气节、昭昭日月,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