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姚平仲小传》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陆游《姚平仲小传》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2。幼孤,从父古养为子3。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4,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5。宣抚使童贯召与语6,平仲负气不少屈7,贯不悦,抑其赏8,然关中豪杰皆推之9,号“小太尉”。睦州盗起10,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11,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12,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13。”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世光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14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15,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16,厚赠金帛,许以殊赏17。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18。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19。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20,始得食,入武关21,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22,奔蜀,至青城山上青宫23,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孔4,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25,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26,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27,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28,长数尺,面奕奕有光29。行不择崖堑、荆棘30,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注释】 1姚平仲: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将领,钦宗靖康初,因战败亡命,归隐名山。 2西陲:西部边疆。世:世代,家中数代。 3从父:伯父或叔父,这里指北宋大将姚古。 4夏人:指西夏党项族人。臧底河:指宋夏战争的重要战场臧底河流域地区。 5枝梧:抗拒、抵抗。6童贯:宋徽宗宠信的宦官,他曾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北部地区的军事重任。 7负气不少屈:自恃气盛,不愿丝毫屈居事人,讨好上峰。 8抑其赏:故意压低赏赐。 9关中豪杰:这里泛指陕西一带的志士。推:推崇、尊重。 10睦州盗起:指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陆游在文中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来肯定姚平仲镇压方腊起义的。 11恶(wu误):讨厌、憎恨。 12功冠军:功劳居全军之首。 13上:皇帝。这里指宋徽宗。 14与:参加。 15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 16得召对福宁殿:得以在福宁殿受到皇帝(指钦宗)的召见问对。 17殊赏:重奖厚赏。 18死亡:舍命的勇士,这时指敢死队。斫(zhuo浊)营:这里指突击敌营。 19夜徙去:连夜转移离去。20邓州:今河南邓县。 21武关:古关名,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北。22顾以为浅:但是(姚平仲)还认为不够隐蔽。 23青城山:道教名山,在今四川成都灌县。上清宫是青城山上有名的寺观,在山的最高处。24大面山:在青城山以西。 25度(duo夺):估计、忖度。 26物色求之:根据形貌去寻求他(指姚平仲)。 27乾道、淳熙之间:公元1165至1189年。乾道、淳熙均为宋孝宗的年号。 28郁然:浓密的样子。29面奕奕有光:这里形容面有光泽,神采飞扬。 30崖堑:指山崖和山沟。

【今译】 姚平仲,字希晏,家中数代均为驻守西部边疆的大将。他幼年丧父,叔伯父姚古收养他为儿子。姚平仲十八岁时,在臧底河一带与西夏人作战,斩杀、俘获许多人,敌人不敢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姚平仲问他话,姚平仲气盛高傲,不愿讨好上峰,童贯很不高兴,故意压低给姚平仲的赏赐,但是关中一带的豪杰都很推崇他,称他叫“小太尉”。睦州叛乱发生,宋徽宗派童贯平乱,童贯虽然恨姚平仲,但内心还是佩服姚平仲沉着勇敢,又任用姚平仲出兵。平定战乱后,姚平仲功劳居全军之首,就进见童贯说道:“我不愿意得奖赏,只希望面见一次皇上罢了。”童贯因此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世光都受到皇帝召,唯独姚平仲不能参加。

钦宗做太子时就知道姚平仲的名声,到了登位为帝时,金人大举入侵,京城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受到钦宗的召见问对,钦宗送给他许多财物,并答应予以重奖。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突袭敌营活捉敌帅。及至出击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时,敌帅已连夜转移离去。大功没有建成,姚平仲就骑着黑骡子出走流亡,日夜兼程奔驰了七百五十里,到了邓州,才吃上饭。以后进入武关,来到长安,准备去华山隐居,但是他还认为不够隐蔽,就跑向四川,到了青城山上青宫,没有人认识他。停留一天,又进入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多里,估计来药的人都到不了的地方,才放走所骑的骡子,找到一处石洞住下。

朝廷几次下诏书根据形貌寻求他,一直找不到他。到了乾道、淳熙年间,他才露面,到丈人观道院,自己讲述经历。当时已八十多岁,浓密的紫色胡须,长达几尺,面有光泽,神采飞扬。走路不管山崖山沟,荆棘杂草,速度快如奔马;也常给人书写草书,很有奇伟之处。但是保密不讲他得道的缘由。

【总案】 这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主人公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青年爱国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陆游对他很是仰慕,除这篇小传外,陆游还写有首篇,题为《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不诏求之,不可得。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倘见之乎》(剑南诗稿》卷七),陆游在诗中称赞姚平仲为“豪杰”,表达了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佩和慨叹。

这篇小传虽只有三百六十余字,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的经历事迹却形象生动又简洁全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作者对人物的崇敬仰慕之情也融汇在朴实真切的记叙中。

小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写了三件事。在简述了姚平仲出身将门的家世后,写他十八岁时,为国立功和以后平方腊、效忠朝庭两件事。两件事一写御外侮,一写“平内乱”,前者以写平仲英勇作战、取得胜利为主,后者着重写平仲“平乱”前后的遭遇。而联结两件事的共同之处则是平仲有功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赐,当权者忌恨压仰人才和姚平仲不依附权贵的志气,一心效忠国家朝廷的精神,更贯穿在这两件事中。第三件事写在国家危难、社稷将倾之际,姚平仲毅然受诏,并出奇计,英勇杀敌,遗憾的是由于消息走露,敌人及时转移,未能获得“擒虏帅"的效果,引出亡命他走的后事。后一部分时间跨度较大,着重写姚平仲隐居名山过程,和有关他晚年时的神奇传说。前一部分以记实为主,后一部分以传闻为主,虚实结合,既真切可信,又具有神奇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作者痛惜抗金人才的被埋没、痛恨权贵们昏庸腐朽的复杂愤慨的心情更渗透在字里行间。

在记叙人物的事迹时,作者以简洁朴实的语言,似乎信笔随意写来,却处处见功力,令人击节赞赏。

首先,在选材上,作者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刻画人物。通过战夏人、平睦州,特别是临危受命、奇袭敌人这三件事,既表现了姚平仲勇敢无畏、不事权贵、效忠朝廷的可贵精神,又从侧面揭露抨击了童贯之流播弄朝政、压抑人才的腐败现象,在矛盾冲突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人。

其次,在描述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一篇短文中,既有肖象描写,更有语言、动作描写,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光采照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多处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更增加了感染力和思想深度,从姚平仲无无畏、忠君报国和童贯专权结党、压抑人才的对比,到童贯“抑其赏”和“关中豪杰皆推之”的对比,到他将皆得召见和“平仲独不与”的对比,鲜明深刻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而全文暗含的对比,如姚平仲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描述和略去的文武百官作鸟兽散的史实,以及姚平仲年青时英勇杀敌、爱国忠贞的描写和隐居名山、紫髯飘拂的传奇轶闻,尤令人扼腕叹息。此外,对次要人物的描述上,也相当生动传神,如对童贯的几处描写,寥寥数语就把这个奸险阴毒的权贵小人刻画得维妙维肖,有层次感。

第三,在语言上,作者善于以极精炼简洁的文字来描述评论。语言清峻通脱、质朴无华,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不愧为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