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肃《具瞻堂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邓肃《具瞻堂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管库1,期年而罢2。宣和末,以奉常还朝3,与决大计,遂参左辖4。虏骑迫城,公以身蔽之5。虏退,迁元枢6,未几而出7。虏骑再至,则汴都不守矣!

今上即位之初,走使召公,再迁为左仆射8。纪律稍正,群盗稍息9,而公又逐10。不数月间,翠华有维扬之幸11。故天下识与不识,皆谓公之出入,系朝廷轻重,非近世名臣所可比也。东坡曰:“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12。”吾今于公复见之矣。

新安吕子之望13,以智谋中科,得官九品。筮仕之初,袭公管库之职14。一日,居其堂而四顾曰: “此非大丞相李公之所憩乎15?平日仰公如太山北斗16,今以职事继公后尘,其瞻仰之诚,参前倚衡17,如见公于上,虽食息謦款之顷18,不敢辄忘。请新其堂,而榜之曰 ‘具瞻’19。,所以致仆拳拳之诚20,且与后来有知者共之。”

堂成,余即造焉21。虽喜吕子趋向不凡22,且为吕子危之。李公直气充塞天壤23,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当时愿留之者,殆以万计24,几坑于奸佞之手25。有抗章以挽之者,皆斥窜流离26,去朝廷数千里者,至于枭首通衢以竦天下27。吕子何恃而敢如此?余窃为吕子危之。

因以告之曰:“前日死谏之士,今此去国之臣,皆子从游之旧。当时议论,子无不与者。朝廷大臣,盖已切齿28,但未有以发之耳。故去年省试29,子虽优擢30,有司观望31,吹毛求疵,竟不获廷对32。今不省愆易虑33,默默安职,复尔作为34,是自贻咎耳35,后悔其将追乎?”

吕子曰:“诺。坐此获罪,芬芳多矣36!谨俟之。”

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记37

【注释】 1李公:指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徽宗时曾任监察御史,因触犯权贵而被贬,后升任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李纲上《论水灾疏》,引起朝廷不满,又被贬谪到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任税务官。宋高宗时,曾任宰相。左史:负责修史记言的官。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宋代以起居郎为左史。沙邑:沙县。 2期(ji基)年:一周年。 3奉常:即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宣和七年(1125),李纲任太常寺少卿。 4左辖:左丞相。“左”疑为“右”字之误。《宋史·李纲传》:“靖康元年……乃以纲为尚书右丞。”5虏骑迫城,公以身蔽之:指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南侵,宋钦宗害怕都城不可守,打算弃城南逃,李纲劝阻并主持京师保卫战之事。迫城:逼近都城。 6迁元枢:指李纲知枢密院事。 7出:指李纲被贬至宁江之事。8今上:指高宗赵构。走使:遣使。左仆射:左丞相。 《宋史·李纲传》:“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郎。”同书《高宗记》:“建炎元年八月,壬戌,以李纲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9群盗:统治者对农民武装的蔑称。 10而公又逐:指李纲为张浚所弹劾和受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排挤而被免职。 11翠华:本指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这里代指皇帝。维扬:即扬州。幸:指帝王出巡。 12君实:司马光的字。走卒:隶卒,差役。这里泛指普通人。诗句出自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谓其才高望重。 13吕之望:事迹不详。 14筮(shi誓)仕:指做官。古人外出做官时,先占卦问吉凶,故称作筮仕。袭:继承。 15憩(qi气):休息。 16太山:即泰山。 17参前倚衡:形容对某事念念不忘,总感到它浮现在眼前。语出《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18食息:饮食、休息。謦欬(qing kai请忾):咳嗽,引申为谈笑。 19榜:题署。具瞻:众人所瞻仰。《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具,俱;瞻,视。”20仆:自谦之词。拳拳:形容忠谨、诚恳的样子。 21造:往,到。22趋向:犹“趣向”,志趣。 23直气:正气。天壤:天地之间。24愿留之者殆以万计:指靖康元年,宰相李邦彦借故罢免李纲后,太学生陈东等以及都城军民数十万人,聚集宫门前,上书请求复用李纲之事。最后迫于压力,钦宗又任李纲为尚书右丞。 25坑:陷害。奸佞:指李邦彦、耿南仲、黄潜善、汪伯彦等。 26抗章:上奏章以直谏。斥窜:贬谪。27枭首:斩首并悬在木上示众。通衢:交通要道。竦:恐吓。 28切齿:咬牙,表示愤恨。 29省试:宋代科举制度,凡经州县考试及格的,申送中书省,再由礼部主持考试,叫做省试。 30优擢:考试成绩优等。31有司:专职主管的官员。 32廷对:省试后殿试对策。 33省愆易虑:检查过错,转变思想。 34复尔作为:还要这样干。尔,如此。35自贻咎:自取祸患。 36坐:因。芬芳:比喻美好的名声。37建炎三年:1129年。

【今译】 大丞9相李纲,在宣和初年时任起居郎,因批评政事之失,引起朝廷不满,被贬谪到沙县,监管税务工作。刚刚一年,又被罢免。宣和末年,被任为太常寺少卿,重返朝廷,参与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政务,最终被任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汴京,他亲自指挥了京师保卫战,击退了敌军。后来便升任为枢密院长宫,不久又被贬至江陵。当金兵再次南侵时,汴京就失守了。当今的皇上初登基时,便派遣使者把他召回朝廷,再次提拔他为左丞相。于是纲纪法律逐渐得以整饬,“群盗”逐渐得以平息,然而李纲又被贬谪。局势转危,没隔几个月,皇上就逃到了扬州。因此。天下有或者没有见识的人,都认为朝廷用不用他,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他所起的作用,不是近代名臣可以比拟的。苏东坡曾说:“儿童传诵着司马光的名字,百姓也知道司马光的事迹”,我现在从李纲的身上又看到了这种影响。新安人氏吕之望,凭着自己的才智应考合格,得到九品官职。为官之初,承袭李纲之职,监管税务工作。一天,他环顾所住的堂室说:“这不是大丞相李公歇息的地方吗?平时我对他的景仰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般,如今在这一职守上继承他的业绩,崇敬之心极其诚挚,无论是在站立的时侯,还是在行走的时侯,都好像看见他一样,即使是在饮食、休息、谈笑时,也不敢片刻忘怀。请允许我把他住过的这间堂室重加修整,题名为‘具瞻’,以此来表示我诚挚的敬意,并与以后景仰他的人共同来瞻仰。”

堂室修整完毕,我就去瞻仰了李纲的旧居。虽然为吕之望的不凡志向感到高兴,但又为他而忧惧。李纲的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却不能一日安身于朝廷之上,当他被贬谪时,聚集在宫门外请求朝廷留用他的人,差不多以万计,最后几乎都被奸佞所陷害。上疏奏请挽留他的.都被贬至他乡,远离朝廷数千里之外,甚至有被斩首示众来警竦天下的。吕之望凭借什么敢这样做?我不得不暗自为他忧惧。

于是我把这些想法告诉了他:“过去极力谏阻罢免李公的人,今天都成了朝廷的弃官,他们都是与你交游的旧友。当时议论挽留李公,你没有不参加的。朝中大臣,大概对你已恨得咬牙切齿,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所以去年你参加省试,虽然成绩优秀,但主考官观望上级的风色,对你吹毛求疵,最终还是不准你殿试对策。现在你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转变思想,老老实实地安心职守,还要干这些事情,这可是自取祸患啊!后悔之事大概马上就要发生吧?”

吕之望答道:“好。因此而得一罪名,倒可以流芳千古!我谨等待着这一天。”

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记。

【总案】 具瞻堂涉及的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地位不一样,因此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吕之望,李纲的事迹只不过是全文的辅垫。然而,辅垫又必须辅足垫实,才有利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因此作者在介绍李纲时设置了两条线,一条是他宦途的浮沉变迁,一条是国势的兴衰更替,这样,既有助于表现李纲的功重名著和对朝廷的重大影响,又可省去许多笔墨。而在刻画吕之望这个人物时,作者着意表现的只是他追慕前贤、坚贞守节、不屈于强权的耿介性格。要让这一性格鲜明突出,就必须让人物的精神世界在矛盾的碰撞中曝光,因此,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极力渲染矛盾的冲突,然后只让人物说了一句表明心迹的话,便戛然作结。然而这已足以使人物立了起来。其运笔之妙,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