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自余为戮人2,居是州,恒惴栗3。其隙也4,则施施而行5,漫漫而游6。日与其徒上高山7,入深林,穷回溪8,幽泉怪石9,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10,倾壶而醉11。醉则更相枕以卧12,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3。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4,皆我有也1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6。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17,望西山,始指异之18。遂命仆人过湘江19,缘染溪20,斫榛莽21,焚茅筏22,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23,则凡数州之土壤24,皆在衽席之下25。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26,若垤若穴27,尺寸千里28,攒蹙累积29,莫得遁隐30。萦青缭白31,外与天际32,四望如一3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4,不与培塿为类3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36;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37。引觞满酌38,颓然就醉39,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40,自远而至,至无所见41,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4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3,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44。是岁,元和四年也45。
【注释】 1西山:此指湖南零陵县西面的粮马岭。宴游:宴饮游玩。2戮(lu 戮)人:受刑犀的人,此作者被贬永州自称。 3恒惴栗:常常感到不安。 4隙(xi 细):空隙,空闲。 5施施(yi 移):缓缓行走。 6漫漫:随意而不受约束的样子。 7徒:此指自己的同伴。8穷:尽。回溪:弯弯曲曲的溪流。 9幽泉:深的泉水。 10披,分开。 11倾壶:此言倒完壶里的酒。 12更(geng 耕):更换交替。13极,至。趣,通“趋”,向往。 14异态:奇特的样子。 15皆我有也:这里作“都是我游历过的”讲。 16未尝:未始,不曾。怪特:奇怪独特。 17法华:寺名,在零陵城里东山上。作者建亭于寺西,故称法华西亭。 18指异:指点感觉奇特的地方。 19湘江:源出广西,流经湖南省境。 20缘:沿。染溪:又名冉溪,潇水支流,在零陵县西南。 21斫(zhuo 浊):砍。榛(zhen 真)莽:丛生的树木野草。 22茅筏(fei 费,又读fa 伐):茅草之类。筏,草叶繁盛。 23箕踞:席地而坐。因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这里指姿态悠闲自在。遨,尽情地玩。24土壤:指土地。 25衽(ren 任)席:席子。衽,也是席子。26蚜(xia 虾)然:山谷空深的样子。洼然:低凹的样子。 27垤(dia蝶):蚁封,蚂蚁掘土堆在穴口的小土堆。 28尺寸千里:意思说,看上去只有尺寸大小,却包容着千里范围。 29攒(cuan)蹙(cu 促)累积:紧缩聚集。攒,聚集。蹙,压缩。 30遁隐:隐藏不见。 31萦青绕白:萦,缭,缠绕。青:此指青山、绿野。白,此指江河溪流。 32外与天际:向外与天空相接。际,合接。 33四望如一:四周看到的情致都一样。 34特立:一本作“特出”。高出一般而独立。 35培蝼(poulou掊楼):小土山。 36悠悠,渺远广大的样子。颢(hao 浩)气,即浩气,天地间的大气。 37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38引觞(shang 商)满酌:觞,古代喝酒的器具。酌,斟酒。 39颓然:醉倒态。 40苍然;青灰色。 41至无所见:此指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见。 42凝;凝聚、专一。释:解除束缚。万化:自然万物。 43向:往昔,从前。 44 志:记。 45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今译】 自从我受到刑辱,被贬到这个州县以来,就常常怀着恐惧不安的心境。空闲的时候,我就外出漫步,随便游逛。每天都和几个同伴上高山,钻深林,沿着弯弯的溪流一直走到它的尽头,深泉、怪石,不管路途多远,没有不到的。到达以后就分开草丛席地而坐,把壶中的酒全倒出来,喝得大醉。醉后就相互以身为枕躺着大睡,睡着睡着就做起梦来。心里想到什么,梦中也见到什么。睡醒了就起来,起身后就回去。我认为凡是这个州县里的奇山异水所在,我都去过了。而却从来不知西山景致的奇异美妙。
今年九月廿八日,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上眺望西山,指点之中,才发现它不同一般景观。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除荆榛杂树,烧掉茂密的茅草,一直清除到高山的顶上。然后我们抓住树枝,抠着岩石向上攀登,上山以后,伸开双腿坐观四周风光,只见好几个州的土地都象是坐在我席子下边一样。它们的地势,有高有低,有的山势深幽,有的地势凹陷,有的象蚂蚁洞外的小土堆,有的象小洞,看上去只有尺寸大小,实际上相距却有千里之遥,它们聚集、收缩、堆叠在眼前,没有那个能够隐藏。那青山绿水,远远望去,有的象青色的带子,有的象白色的带子,连绵不断,与天相接,四周的景致都一样的美。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座山是如此的奇特,和小土堆不是一类。它永远和浩气在一起,而没有谁能知道它的极限;它得意地和造物主同游,谁也不知道它的尽头。我们举起酒杯斟满酒,喝醉就倒在地上,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了。那青灰色的暮色,从天边而来,(慢慢变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还不想归去。我的心凝固了,形体消散了,一切都与万物融合在一起了。这之后,我才知道从前我并没有真正观赏过山水,真正观赏山水是从这次开始的,所以写文章把它记下来。这年是元和四年。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卷七:“公之探奇,所响若神助。”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文类选》卷十:“前后将‘始得’二字,极力翻剔。盖不尔,则为“西山宴游记”五字题也。可见作文,凡题中虚处,必不可轻易放过。其笔力矫拔,故是河东本来能事。”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全在‘始得’二字着笔。语语指划如画。千载如下,读之如置身于其际。非得游中三昧,不能道只字。”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二十三:“始得有惊培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最服在陆尤赏其传真有笔,不止虚挑,深于论文。”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九:“始者,悟辞也。此篇极写山之状态,细按似属悔过之言。子尊负其才,急欲自见,故失身而党叔文。既为戮人,以山水自放,何必惴粟?知惴栗,则知过矣。
未始知山,即未始也知道也。斫莽莽焚茅,除旧染之污也。穷山之高,造首深也。然后知山之特出,即知道之不凡也。不与培塿为类,是知道后远去群小也。无所见犹不欲归,知道之可乐,恨以往未见也。于是乎始,自明其投足正。”
【总案】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漫山游水,搜奇探胜,以细致入微的笔法,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无限深情,写下了一系列的山水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是历来为读者和评家乐道的佳作名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八记之首,从总体看,有开篇点题,统领各篇的作用。
它的统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为《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佳作的主题定下了基调。即写清秀之景,显清白之志;写幽深之境,寓忧郁之情;写险恶之境,泄世间之愤。如本文开篇第一句“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便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作者被贬永州的忧惧心情,而正是为排解作者这种心境,他才寄情山水的。但是这被贬、被逐的怨愤和恐惧心情,又怎能轻易地为青山所没,为绿水所涤呢?正因如此,当作者看到“知是山之特立”的景致时,才触景情生地产生了“不与培塿为类”的真切的生活感受,表现出他不与贪官污吏为伍的高尚人格。而在登临眺望,极目数州的壮阔气势中,我们才可看到作者那融天汇地的宽广胸怀。不难看出,尽管作者在游山玩水中努力追求“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忘我境界,但是,自然幽深多变的景致又不时不勾起作者世尘生活的风雨凝云。因此,我以为掌握这点是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那隐藏很深的主题的钥匙。
此外,本文在写作章法和遣词造句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清代孙琮在谈及本文章法时指出:“篇中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盖昔未见西山,而今日始见,则固大快也;昔日见尽诸山,独不见西山,则今日得见,更为大快也”。(《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评语)这段评语从观赏心理的角度,用辩证唯物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本文结构的技巧和思路,确实值得学习借鉴。再有象“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四溪”句中的“上”、“入”、“穷”字和“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句中的“过”、“缘”、“焚”字等,既与所涉对象搭配妥帖,又能产生一种简洁利落、连续不断的动感。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者体察事物入微和运用语言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