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杨万里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以名家,生平作诗逾万首,而词却寥寥无几。不过,他的词和他的“诚斋体”一样,清新活泼,通俗流畅,富有诙谐幽默之趣。此词小序,交代这次赏月的时间和背景。“万花川谷”是杨万里在江西吉水老家的一座园林,花木多,正如其《万花川谷》诗所称道的: “无数花枝略说些,万花两字即非夸,东山西畔南溪北,没尽溪山只有花。”其中尤以海棠为盛,“四面周遭国艳丛,危亭顿在艳丛中。”可想而知,在这个水木明瑟的园林胜境,观赏皎洁的秋月,那肯定别有一番情趣。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以“月”字揽起全篇。“诚斋”是作者在吉水老家的书斋,距万花川谷不远。《宋史·杨万里传》记杨万里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在七月十三日之夜,皓月当空,银辉流洒。可是书室诚斋却未能见月,在月光普照之余还留下一片阴影。同在月下,为什么月光先照万花川谷,而没有照到诚斋?难道月色也有所偏? “未到”与“先到”除了时间先后,还有什么因素从中阻隔呢?作者于此不免巧设悬念。接着两句就把月光“未到”诚斋的悬念解开: “不是诚斋无月”,先肯定诚斋也能见月,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赞颂了月光普照无私。但是因为诚斋处于竹林西边,月光一时无法穿越,“隔一林修竹”。这就既画出了斋外蓊郁葱茏、婆娑摇曳的竹林美景,又道出了诚斋月光未到的缘由。两地相比,万花川谷之月满目生辉,莹洁明澈;诚斋之月,则在幽篁之中,清洌幽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月下境界。杨万里写这两个境界,故意用了吐纳的笔法,诗意跌宕,饶有风趣。

下片四句赞美万花川谷月色的美好。诗人伫立于花光明艳的川谷,遥望秋空一碧,月色清寒,银辉遍洒。不禁由衷发出赞叹;如今才是七月十三之夜,还没有到中元之夜,月色却已皎洁如玉了! “才”、“已”二字,流露了诗人对此月夜的惊喜之情。以“玉”状秋月的光明、莹洁,色感俱佳。七月十三夜的月色已然美好,在诗人看来,还不算奇妙绝美;真要观赏到绝美的月色,还须等到十五、十六的满月之时。这样又拓开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使刚刚满足的赏月之心又推向新的对二、三天后的中元之月的期待和追求。“看十五十六”,充满着作者向往之忱。

杨万里有不少诚斋观月和万花川谷赏花的诗,都编在他的《退休集钞》里。这两个地方是他晚年憩心游赏之所。人届暮年而没有迟暮之感,时值秋季而没有悲秋之意,相反,在词里尽情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乐观情调,是杨万里一贯的生活态度。

诚斋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好事近》云云。昔人谓:东坡词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诚斋词又何多让!乃知有气节人,笔墨自然不同。(张宗橚《词林纪事》卷十引《续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