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先《海镜亭观月出》原文与赏析

徐可先《海镜亭观月出》原文与赏析

徐可先



孤亭倚城麓,落日照林阜。

轻烟时黯黮,远屿乍无有。

惊涛震檐宇,触石声倍吼。

人静僧磬鸣,碧落列牛斗。

星稀河汉淡,天阔烟雾厚。

须臾散微明,隐见波光浏。

忽如出匣镜,半未拂尘垢。

复如引满弓,控矢将释手。

如离白沙足,旋挂青山口。

熠熠浪花晶,万象共趋走。

天吴何纷纠,海若自蚴蟉。

旧闻扶桑日,奇幻固无偶。

不知暘谷艳,得似清辉否?

倚徙复延瞩,风露白窗牖。

倾耳金柝频,独立忘夜久。



海镜亭,在今山东蓬莱县,滨临渤海,为蓬莱游览胜地之一。“海镜”当为“望海如镜”之意。东坡小品《蓬莱阁记所见》 云:“登州蓬莱阁上,望海如镜面,与天相际。”

徐可先 (1615—1689),常州武进 (今江苏武进) 人。清顺治丁亥(1647) 进士。曾为登州知府 (登州治所在蓬莱)。

此诗为五古,共三十句,顺时间推移铺写,观其辞意,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十句为第一部分。首四句于落日晚照、濛濛轻烟之中,点出海镜亭孤矗独立,背倚城郭,得林丛丘山映衬,与海上远屿遥对的形势。既应切诗题,交代了观月出的地点,也暗示作者在日落前即已登临待月。这四句写景物形色,是视觉感受。“惊涛”两句,写海水涨潮,惊涛拍岸,伟力壮声。“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与月亮运行有直接关系,写海涛自然不是闲笔。“震”与“吼”是触觉和听觉的感受,从视觉注意转到触觉和听觉注意,读者可知,此时天色更暗了。“人静”以下四句,写夜色已浓,人声渐悄,因而尽管海涛震吼,仍可听到寺院那边传来的磬 (此处指僧人做功课时击打的乐器) 鸣声。举首仰望,斗牛星座已显现在夜空中; 透过厚厚的烟雾,可见空阔的天宇上,疏星零落,银河浅淡。这四句,着力烘托月出前静谧空阔的境界。整个第一部分,从运笔之势看,是从旁处落笔,渐写渐收。欲写天空之月,却先从陆上夕照落笔,又移至海岸惊涛,再转入夜雾星汉; 欲写月出,却先从日落起头,继而天暗,然后夜临。空间转换与时间推移交织在一起铺写,步步逼近“月出”。其为铺垫固然,同时也写出选胜登临,待月而赏的情趣。

接下来,用“须臾”二字转时转意,以下十六句,为第二部分,是“月出”正文。“须臾散微明,隐见波光浏”,写月亮将出未出之时,海天之际散射出微弱的光亮,海面上隐约可见流光闪动。“忽如”以下四句,连用两个比喻,写月出情景: 月亮刚刚升起之时,下半部若明若暗,好似刚从匣中取出的镜子,一半镜面已拂拭得光明可鉴,另一半却被尘垢蒙蔽着。继而月亮略升高,清光轮圆,又好象一把控矢引满,将发未发的玉弓。将满月比作“明镜”、“飞镜”、“新磨镜”,在诗文中是常见的。此诗将刚出的半轮明亮、半轮晦暗的月亮比作“半未拂尘垢”的镜子,新颖而贴切。“半未拂尘垢”,造语当有所本。禅宗五祖大弟子神秀曾有谒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染尘埃。”将引满的弓比作圆月也是常见的,如“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东坡词句)。徐可先显然有意反过来作比,意欲出奇。“如离”二句叙写月亮上升之迅速。白沙铺就的海岸岬角,延伸入海,望之如“足”; 青山壁崖侧面的缺凹处,背衬天光,远看如“口”。月亮仿佛从白沙“足”下升起,倾刻间已悬挂在青山“口”边了。“白沙足”和“青山口”的想象,确有些异乎寻常,而以“足”对“口”的对仗,则显出一种拙硬别趣。继而笔锋一转,描写月下大海的独特景象。“熠熠”二旬的意思是,潮水拍岸触石,万千跳动飞溅的浪花闪烁晶亮,视之令人目眩,从而产生幻觉,似乎天地间的万般景物都在前趋后走,来回移动。“天吴”二句,看似凭空奇想,其实也是从眼前实景而来。在岸上远看海面月亮倒影,由于折光反射和海水晃动,所看到的是一条扭动屈曲的光带。作者将这一自然景观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说那是“天吴”和“海若” (都是传说中的海神) 在大海中如龙蛇般自在欣快地游走。“旧闻”以下四句,先宕开一笔,写神话境界中的日出之景,奇幻无比,举世无双,继而收回笔势,自问自诘: 不知暘谷 (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地) 日色的金光明艳之美,可否比得上大海月色的银光清辉之美?这四句,写得空灵飞动。神话中暘谷日色之美,自然无人见过,正因为如此,即使将它想象到极致,也不会过份。然而,作者却对那神话境界能否与眼前境界媲美,发出了疑问,其对大海月色的无限赞美之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溢出。与此同时,在暘谷日色的辉煌瑰丽的强烈对照下,大海月色的清幽明丽也更加鲜明突出了。

诗的结尾四句,为第三部分。望月思乡,古今人之常情。结尾即承上文明月之景,引出故乡之思。“倚徙”句,说作者在海镜亭徘徊流连,延颈远望。故乡渺远,望而不见,于是转而想象。“风露白窗牖”,暗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诗句) 之意,写心中虚景。意思是,在这秋夜里,家乡故居想必也沉浸在如水月华之中。清风携着夜雾拂过,在窗户上留下了晶莹的露殊。想象得真切具体,仿佛实有其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倾耳”句转折。静夜中,军营巡更敲击的金柝之声频频入耳,警醒了读者,思绪为之陡转。登州蓬莱为海防重地,而明末战祸之后,“谚称山不生草木,田不繁五谷,民不居瓦屋,士不知夜读” (据《徐可先墓志铭》),作为登州主官,守边治民,责任重大。思乡之情与职官之责纠缠萦回在胸中,情既不能释,责亦不可卸,忧思怅惘,油然而生。“独立忘夜久”,写出作者在明月清辉中久久独立,凝愁怅想的形象,留下了悠悠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