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无锡民俗村》的诗词与文章

无锡民俗村

位于无锡北郊堰桥西高山,该山为无锡北郊的著名山岭,南北纵列,由3个小山峰组成。山高37.6米,纵长1340米,面积46.6公顷。因后汉名士高彪、高岱族居于山麓而得名。相传三国东吴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曾在山间建庙庵4处。至今当地仍保留有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盛大庙会的传统。山上古木蓊郁,环境清雅。无锡民俗村,又名吴文化公园,筹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第一个民间集资筹办的大型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整个民俗村现有:古吴村、人文馆、近代经济发展史馆、风土馆、艺术馆、宗教文化点,此外还有船桥史馆、甲子厅、蚕桑巷等10多个景点。步入吴文化公园,远远就可看到一座巍峨高大的仿古门楼——孕吴门,现已对外开放的有:吴地人文馆,位于山的北麓,共有3厅。第一厅陈列的是泰伯、仲雍、季札建都梅里、开发江南、开创吴文化的历史事迹,两侧耳室,陈列同期出土文物和历代无锡治水人物。第二厅介绍无锡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名人45位。第三厅为无锡县正堂,陈列明代无锡知县王其勤亲审通倭案的场景。两侧耳室介绍无锡古代历史人物。其后为育才厅,有吴地状元榜和吴地进士录。西院廊庑,塑有吴地旧时“渔樵耕读、医卜星相”等360行。后为名士才女厅,列吴地才女数十人。古吴村以反映乡土民俗文化为主。现已开发的有稻丰圩,内含米俗馆和报本廊、水利廊。米俗馆分5室,陈列有旧式农舍以及吴地各种水稻品种和旧式农具。报本廊陈列有教民序馆陈列有先蚕嫘祖的彩色塑像,展馆由“蚕桑室”、“丝帛室”、“古育蚕室”等组成,以实物阐述了吴地古代养蚕纺织的发展过程。反映吴地渔业文化的水鲜村、住宿文化的堰里农舍以及反映民俗文化的甲子厅、百寿厅、百福堂等均已投建,将逐步对游人开放。

〔旅游述评〕 吴文化是指吴地特有的文化,它研究的内容之广,时限之长,地域之大,层面之多,在一篇短文里是难以囊括的。把一地域文化用“公园”的形式反映出来,并供人参观学习,实属创举。不过,就目前的建设内容来说,远远不能反映吴地文化的内涵,似乎仅是民俗这一部分而已。我们是旅游工作者,从旅游角度出发,故且称其为民俗村,因此村建在无锡,为在国际上提高无锡的知名度,因而叫它无锡民俗村。

我们曾多次看过建设中的民俗村,我们对它的建设进度十分关心。我们认为民俗对于海外旅游者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预料,无锡民俗村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去无锡旅游。

无锡民俗属吴地文化的范畴,是吴文化的一个分支。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历史上的民俗,以及在它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的不同点;一是现代习俗,就是现在无锡人的生活、习惯是什么?现在无锡人婚丧喜庆、生儿育女、节庆诞辰是怎样的?二者都很重要,作为研究、学习的场所,前者更重要些,作为一个旅游景观,尤其是供海外旅游者参观浏览的地方,后者更能吸引人,更能引起旅游者的情趣,使他们感到来到异国他乡,更富异国情调。

江苏省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旅游景点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已有新建、扩建和修复的旅游景点一百多处。有些景点古已有之,由于战争的破坏,岁月的摧残,现已不复存在。为发展旅游业,今又按原貌重建或修复,如南京的秦淮风光带,扬州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徐州的戏马台,常州的篦箕巷、镇江的梦溪园、南通濠河风景区等等。有的游览景点,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太平盛世,又修复起来,供游人参观浏览,如淮安的勺湖公园,连云港的花果山,常州的天宁寺、文笔塔公园、苏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通纺织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上袁紫砂村等等。这些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为江苏旅游的振兴和发展输进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活力。

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除观光旅游之外,逐渐朝着专项旅游方面发展。国际旅游这一发展趋势迫使我们为适应旅游者的需求而经常更换产品,并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地突出旅游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低层次的旅游。今天的海外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除要达到度假休息、娱乐享受之外,还希望获取一些文化知识。一个景点、一个景观或一个旅游项目,最具吸引力的闪光点还是这个景点或者景观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生命力的。无锡民俗村的建设恰恰回答了旅游者的这一需求,而且还注意到了旅游者的另一需求——参与意识。

我们完全相信,海外旅游者通过对无锡民俗村的参观,必将接受一次中华民俗文化的熏陶,对中化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对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产生良好的印象。这是一方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宝地,是培植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肥田沃土。

(冯惠群 周锦骝)